Emergency Contact
 
Emergency Contact Information,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rave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vacuation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紧急汽车援助中心, 医疗援助中心, 旅游援助中心, 国际紧急疏散医疗援助中心.
 
Click Here to Contact ACPG Whatsapp Team
 
 
 
E Hailing Motor Insurance
 
 
 
Instant Purchase Etiqa Takaful E Hailing Motor Insurance
 
 
 
Instant Purchase Etiqa Takaful Travel Insurance
 
Instant Purchase Etiqa Takaful Home Insurance
 
 
Instant Purchase Kurnia Motor Insurance
 
Instant Renew Kurnia Travel Insurance
 
Instant Renew Kurnia Motorcycle Insurance
 
Instant Buy Kurnia Home Insurance
 
 
Instant Buy Kurnia Accident Insurance
 
Instant Renew Allianz Motor Insurance
BUY NOW
 
Allianz Motor Insurance Click Here
 
Instant Renew Allianz Travel Insurance
BUY NOW
Allianz Travel Insurance Click Here
 
Instant Renew Allianz Road Warrior 
BUY NOW
Allianz Road Warrior Click Here
 
 
 
 
  

Emergency Contact Information,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rave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vacuation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紧急汽车援助中心, 医疗援助中心, 
旅游援助中心, 国际紧急疏散医疗援助中心.

MOTOR ASSISTANCE SERVICES
HELPLINE INFORMATION
FROM MALAYSIA INSURANCE COMPANIES

  
Motor Assistance Services applicable
for private car / private use only.
(Helpline Daily 24 hours)
 
AmGeneral Auto Assist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88 2647
AmGeneral Panel Workshops
               
AIG Road Ranger Assistance Call Centre
Toll Free :1 300 88 3933
AIG Panel Windscreen Workshops
             
Allianz Road Warri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22 5542 
Allianz Panel Workshops
 
AXA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88 1033
 
Berjaya Sompo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18 8033 
Berjaya Sompo Panel Workshops
 
Chubb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22 5542       
Chubb Panel Workshops
 
Etiqa Takaful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22 5542       
Etiqa Takaful Panel Workshops
 
Kurnia Auto Assistance (KAA)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88 3833     
Kurnia Panel Workshops
 
Lonpac Motor E- Assist Helpline
Toll Free : 1 800 88 1138
 
MSIG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300 88 0833
 
RHB Insurance Roadside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300 88 0881
RHB Panel Workshops
 
The Pacific Insurance Roadside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300 88 0988
Pacific Panel Workshops
Pacific Panel Windscreen Workshops
 
Takaful Malaysia Roadside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88 8788
Takaful Malaysia Panel Workshops
Takaful Malaysia Panel Windscreen Workshops
 
Tokio Marine Motor Assistance Call Centre
Toll Free :1 800 88 1301
Tokio Marine Panel Workshops
Tokio Marine Panel Windscreen Workshops 
 
Zurich Roadside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300 88 6222
Zurich Panel Workshops
Zurich Panel Windscreen Workshops 
 
 
          
 
MEDICAL ASSISTANCE SERVICES
HELPLINE INFORMATION
FROM MALAYSIA INSURANCE COMPANIES
 

Medical / Hospital Insurance
Hospital Admission & Discharge Call Centre
(Helpline Daily 24 hours)
 
 
AXA Medical Assistance Helpline
Fixed Line : +603-7843 9459
Toll Free : 1 300 88 9979. 
 
Lonpac Medical Assistance Helpline        
Fixed Line : +603-7965 3882.
 
The Pacific Insurance Medical Assist Call Center
Fixed Line : +603-7628 3992,
Fixed Line : +603-7965 5660.
PIB Panel Hospital List
Allianz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800 88 1311 (Life)
Toll Free : 1 800 88 1138 (Non Life)  
Fixed Line : +603-7954 4629 (Life) 
Fixed Line : +603-7628 3600 (Non Life)
Allianz Panel Hospital List
 
MSIG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603-7956 1233
MSIG Panel Hospital List

Zurich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300 80 0020
Fixed Line : +603-7803 2003
 
AIA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er 
Toll Free : 1 300 88 1899
 
 
 
TRAVEL ASSISTANCE SERVICES
HELPLINE INFORMATION
FROM MALAYSIA INSURANCE COMPANIES

Travel Insurance
Worldwide Assistance Call Centre
(Helpline Daily 24 hours)

AXA Travel Worldwide Assistance Helpline
Fixed Line : +603 2142 0399
 
Lonpac Travel Worldwide Assistance Helpline
Fixed Line : +603 2711 8299

AIG Travel Guard Worldwide Helpline
Fixed Line : +603 2772 5600

Allianz Travel Worldwide Assistance Helpline
Fixed Line : +603 7628 3919,
Fixed Line : +603-7965 3919.
 
MSIG Travel Worldwide Assistance Helpline
Fixed Line : +603-7965 3930

EMERGENCY EVACUATION MEDICAL ASSISTANCE
HELPLINE INFORMATION
FROM MALAYSIA INSURANCE COMPANIES

Emergency Evacuation& Repatriation Services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re
 
AIG Worldwide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re
Fixed Line : +603-2772 5600
 
Zurich Worldwide Medical Assistance Call Centre
Fixed Line : +603-7956 1233
 
24 hours Claims Service
For Hospital Admission & Discharge and Travel Insurance.
 
Reporting A Claim / Notification
ACPG Insurance Claim Support Information

ACPG Claim Support Line (Office hours)
+ 603 - 9286 3323.
 

ACPG 24 hours Claim Notification
SMS, Whatsapps, Viber, Wechat, Line.
+ 6011 - 1223 9838
 

ACPG Claim Fax services (Office Hours)
+ 603 - 9282 3232
 

ACPG Claim Email Support/enquiry
ACPG Claim Skype Account :
acpg.insurance (service@acpgconsultant.com).

 
Find us on Facebook

Corporate Video
 
Malaysia Business Insurance
http://mybusinessinsurance.blogspot.my/
 
Malaysia General Insurance
https://mygeneralinsurance.wordpress.com/
 
Malaysia Insurance Services

 

 
 
 
Bank Transfer / IBG
ACPG Management Sdn Bhd
PBB-3985174034
 
Insurer Bank Account Number

AIG MALAYSIA INSURANCE BERHAD :
HSBC-3012-9587-9101
 

AXA AFFIN GENERAL INSURANCE BERHAD :
MBB-5141-0520-6919
Affin-1000-2000-9871

LONPAC INSURANCE BHD :
CIMB-9899-000-0003-71
 

MSIG INSURANCE (MALAYSIA) BHD :
MBB-5140-1127-9262
 

THE PACIFIC INSURANCE BERHAD :
MBB-5143-5681-4875
 
 
NCD Online Check (ISM)

What is No Claim Discount (NCD)?

The No Claim Discount (NCD) is a reward scheme received by motor policy holders for not making a claim during the preceding 12 months.


How much of No Claim Discount (NCD) am I entitled to?

Consumers are eligible for NCD ranging from 0% to 55% of the premium payable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vehicle, coverage and number of years claim not intimated. For a private car, the scale of NCD ranges from 0% to 55% as provided in the policy/certificate whereas for motorcycles and commercial vehicles, it ranges from 0% to 25%.


Malaysia Car Info

Find out the current insurer for your vehicle, type of coverage, policy period and policy number by entering your details 
 
Malaysia Vehicle Market Value
 

QR Code for acpgconsultant.com

 
 
Find Out Latest Promotion
Exclusive for Walk In Lifestyle Card Members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 企业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 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 / 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措施? / "人本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 / 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企业项目化管理? / 工商管理怎样促进经济的发展 / 中小企业管理里引入细化、量化原则 / 金融危机下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 信息电子商务与应用 / 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这既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并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要求企业管理的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建立起崭新的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管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管理创新具有资源的整合激励功能管理创新通过对企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重新整合,使人才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分配制度调整到最合理的状态,让员工都能按能力工作,积极上进。
 
能够通过创新,自觉地除去陈旧的和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要素,最大限度地吸收积极因素,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各方面的先进思想和方法整合起来,整合之后的各种资源对员工有一定激励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力量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二)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管理层级制,"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凋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

(三)管理创新具有约束功能任何创新体制下的工作模式、管理体制都是开放式的,特别是它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
 
在这种创新下,积极的、健康的、美的、善的东西将得到发扬,而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则无处藏身,因而会使人们主动弃恶从善、追求进步,形成一种无形的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

(一)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由于管理科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制度前提和人性假设与国情、社情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抄照搬,必然导致"水土不服”。
 
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走具有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是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要取得大的发展,必须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致使生产力层面和生产关系层面的矛盾不断产生,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要想不被淘汰,必然要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因素。
 
而管理创新只有首先瞄准企业中的主要矛盾,排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才能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持续成长。

(三)企业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融合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体制创新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直接发展生产力。
 
尽管= 者侧重点各不相同.在企业管理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各 相同,但是它们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皱的基本要素,都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考虑制度的制约和技术进步对管理创新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握平衡。通盘考虑。

三 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
 
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
 
二是风险意识,有远见、不怕失败、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
 
三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
 
四是新U,i-4E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
 
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失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

2.推行全员创新。

企业家的活动只是企业整个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管理创新应当是以企业全体人员为主体的全员性创新。
 
实际上,在人性化、民主化管理普遍推行的今天,企业员工已不是被动的受雇者,而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已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
 
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没有员工的理解、合作与参与,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要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具体实践上应注意两方面的结合。

1.将公平竞争与系统思考有效结合起来。

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企业内的个体和团体克服固有的惰性,激发自身活力,真正促进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不断自我超越,改进学习,提高效率。
 
同时,也要注意用系统思考方法分析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避免因个人利益而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或企业内的团体和个人相互拆台的不良行为。
 
要使竞争在企业内部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其关键是要有考核,要有客观、合理、适用的标准及严格执行标准的配套规定。

2.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

在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在物质上激励,更要注意精神方面的激励,将项目奖励与常规激励相结合,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强化典型的示范作用。
 
其目的并不是为表扬而表扬,而是通过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表彰来带动所有员工的共同提高。
 
在典型示范效应的作用下,不仅可以让员工产生成就感、自信心,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事业心,而且使激励效应具有延续性、持久性,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变化又要求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
 
要解决这两者间的冲突和矛盾,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它不仅给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经营思想,促进了企业管理的高度集约化和信息的共享。

(四)战略化管理科学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所涉及的因素日趋复杂,整合多方因素,现代企业的管理战略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1)在投资战略上,大量投资主要向人才培训、激励创新、知识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倾斜;
 
 
(2)在竞争战略上,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这一利器,把蕴涵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3)在经营战略上,围绕发挥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制定;
 
 
(4)在成长战略上,则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五)组织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
 
 
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
 
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
 
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
 
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 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介公开、管理科学”。

(六)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
 
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
 
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
 
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企业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企业管理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企业体制改革力度普遍不大、管理手段仍然普遍落后、管理规范程度普遍不够。
 
加强企业管理,应注意企业创新管理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体制机制变革的问题、协调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竞争能力的问题。
后危机时代,企业普遍面临着产品滞销、积压增多、订单下降、市场竞争加大等困难,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此,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财务、开发、服务等的有机统一。
 
 
 
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企业管理正处在从传统的管理阶段向企业现代化转变的关键阶段。
 
 
 
企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企业仍面临生产规模小、资金紧缺、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与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使企业的资源、生产、管理、销售、服务达到最佳配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发展的能力,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
 
 
 
因此,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
 
 
 
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阶段,改革力度依然不够,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加大力度,促使企业不断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契机,
 
不断提升生机与活力,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向迈进。
目前,企业管理的很多经验和水平已经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的甚至得到许多企业的效仿和借鉴。
 
 
 
企业管理整体依然处在从传统落后管理方式向现代先进管理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很多管理方法和水平依然跟不上现代企业建设的需要,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差距依然比较大。
 
 
 
由于管理方法的严重落后,致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够强,生存适应能力比较弱。
 
金融危机袭来后,诸多隐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有的甚至停产关闭
 
因此,加快转变企业管理理念,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是企业管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好抓实。
 
 
 
要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管理,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强化吸收与创新,促进企业管理跟上时代步伐。
从企业管理的状况看,企业管理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程度严重不够,必然导致企业违规生产、违章操作、无序运行等问题的发生。
 
 
 
由于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必然导致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目标不细化、定位不准确,必然导致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脱节,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如此,势必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不强、创新不够。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很多企业不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而是手足无措。
 
全面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既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老大难的问题,也可以使管理理念得到改善与提升。
 
 
 
因此,加快推进企业规范化、科学化、合理设步伐,不仅对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企业全面持续发展同样举足轻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人才构成、素质和活动已经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人才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国际化的程度上。
 
说到底,企业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最终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在后危机背景下,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专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对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需求与日俱增。
 
 
 
企业必须吸引国际化专业管理人才,支撑企业的发展扩张,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与动力。
 
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出外考察、学习取经等多种方式,不断培养和引进"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企业人才队伍的优化配置,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不竭动力。
后危机时代,企业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变革、协调持续发展、企业竞争能力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由于很多企业创办时间不长,发展规模不够,资金相对紧缺,许多企业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基础比较薄弱,迫于发展与竞争的压力,加上思想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规范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势在必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就要把企业经营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企业全面持续有序发展。
企业要想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后危机时代,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优化,"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尴尬局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也随之加快,对人才、技术的需求逐渐扩大。
 
 
 
金融危机袭来以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诸如人才比例失衡,责任心不强,主人翁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够等。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教育、培训、考察、深造、引进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和引进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不断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一直是困绕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企业体制改革的老大难问题之一。
 
 
 
体制机制存在漏洞,必然会造成企业生产无序,管理混乱,发展不快,效益低下。
 
目前,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很多企业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体制建设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快了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但是,很多企业处于体制变革的关键阶段,由于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完善,导致企业管理存在着重视不够,贯彻不深,落实不力的倾向,对提高企业管理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所需人员越来越多,企业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效益却越来越低下。因此,逐步健全完善企业体制机制,促使企业高效运转,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当前,很多企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劳动密集为支撑的传统企业发展模式,忽视了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有的甚至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差距比较大,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相符。
 
 
 
后危机时代,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已经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提上了议事日程。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因此,要使企业全面协调发展,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就要求企业发展必须做到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不对环境构成危害和破坏或者影响很小,既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竞争力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企业长期保持战略优势和不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繁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因此,必须从科学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入手,制定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战略目标,通过管理创新、技术革新,认真分析金融危机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把握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切实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与企业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强化管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缩小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中获得持续发展。
 
 
 
 
 
 
 
 
 
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
 
沟通作为人类社会一种自然而然的、无处不在的活动,它是人类关系的基本手段,对企业而言,沟通是企业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前提。
 
 
 
没有沟通,企业的管理将无法开展。管理与被管理中有效的沟通是任何管理的精髓。
 
 
 
它无时无刻不充斥着管理者的思想,伴随着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决定着企业管理的成败。

本文通过对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试图探讨企业发展壮大的一般规律,以期收到有益的启示。

沟通;企业管理;实践

沟通作为一种最常见、最简易.最有效的人类活动,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是人们在社会的活动中为了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过语言等各种媒介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行为;是将信息编译,并通过各种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与理解的过程。
 
 
 
企业管理中的沟通是企业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自身定位、品牌塑造、规划愿景离不开沟通;企业管理者要想顺利的把企业目标、方针政策和各项管理指标全面贯彻落实下去,也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沟通渠道畅通,沟通方法运用得当,能够起到上情及时全面下达,下情及时准确反馈,以达到顺利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的日的。
 
 
 
反之,沟通渠道不畅通,沟通方法不得当,企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指标就难以贯彻落实,造成企业管理上下脱节,关系不协调,各类矛盾频现,问题多发,队伍难以稳定,企业目标和发展壮大的愿景都很难得以实现。

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类别繁多,方法多样,主要有口头沟通、书面沟通以及人际关系沟通等。

1、口头沟通。口头沟通一般有面对面的交谈和会议两种形式。面对面交谈要注意四点。
 
 
 
第一,要明确面谈的对象和目的.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哪些人、什么样的人,明确面谈的主要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要明确面谈参与者的意愿和具体情况.尊重谈话对象的感受,知道该谈什么,不该谈什么。
 
 
 
三,设计面谈的结构和形式。掌握面谈对象的范围,对不同形式的面谈对象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要准备和掌握与本次面谈的有关信息和资料,以应对面谈中突发问题的出现。
 
会议沟通要注意五点;
 
 
 
第一,确定会议主题和要达到的目的。

一般来讲,一次会议只有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议题,应该按轻重缓急列出次序,依次一个一个讨论,不能混淆。
 
 
 
第二,确定会议规模,明确参与人员的类别和数量。
 
 
 
第三,编排会序,便于组织者操纵和正确引导。
 
 
 
第四,要善于总结正确意见,恰当的做出会议共识或决议。
 
 
 
第五,要控制好会议秩序和时间,执行会议纪律,按时结束会议。

2、书面沟通。书面沟通包括很多,有计划书、建议书、研究报告、公文以及招聘信息等。因为书面信息具有永久性,而且会展示给他人看,作为凭证或法律依据。

如果内容或形式有任何不妥,将是不可挽回的。
 
 
 
所以书面沟通需要实事求是,决不能有套用或改造事实的情况发生。
 
 
 
而且要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突出本质,要找出书面表达的核心观点、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
 
它们的表达必须清楚、严谨、简洁,不附带与主题无关的其他内容。

3、人际关系沟通。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沟通包括领导者与领导者、上级与下级、下级与上级、平级之1司的沟通。
 
不论哪类沟通,都必须建在互相尊重理解、互相支持补台、求同存异的原则基础之上。
 
 
 
现在的企业工作已经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所有部门和伞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建立一种协调有序、共克时艰的管理模式和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绝不能仅仅理解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权利并不总是掌握在有管理职位的人手里。

因此,身居管理职位的人处理好与下属们的关系是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务。
 
 
 
所以要随时与下属沟通,提供准确信息,解释作出决定与制定政策的缘由,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坦诚相对。
 
 
 
学会接受、倾听、采纳下属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切实困难。
 
 
 
而管理者与上级的关系,需要上级的支持与协助,得到上级的尊重。
 
这就要主动了解上级的目标、压力、长处、弱点、风格以及处事风格。
 
 
 
找到自己与上级相吻合的特点,并利用此点来增进相互关系。还要保持一种经常汇报工作的工作态势。
 
 
 
争取得到上级的信任,同时处理好与上级的私人感情和工作关系的平衡。
 
重要的就是多说多做,得到上级的认可。
 
 
 
心理学还认为,能记住对方的名字是最基本的人际沟通方式。
 
 
 
我们可以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逐步走入正轨。想要说服对方时,需要达成一种共识为突破口,然后将自己的观点慢慢渗透进去,并且含蓄婉转的说出,让对方有回旋余地。

这个企业从成立开始,一直十分重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创立企业沟通的独特模式,从企业机构的设立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从硬性的生产建设指标到完美的思想政策工作体制,都有他的独特之处。
 
 
 
他们根据国家利益,制定了石油发展愿景规划,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落实措施。
 
 
 
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总结出全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不断完善、更新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技巧运用。
 
 
 
把企业管理化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理顺了员工情绪,不仅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在化解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等重大问题上也都作出了可喜成。
 
 
 
他们妥善解决处理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上访问题的事件中的做法,就值得有关企业借鉴。
 
 
 
 
 
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措施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理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几方面内容。
 
文章重点提出了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意见建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要有战略管理理念、
培养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以人为本、
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手段、
重视技术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概念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创新是创造一种思想,一种资源。
管理创新,就是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放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方式和方法。
 
用经济学的语言说,"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的方式,从而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必须用新管理、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进行不断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适应环境变化、竞争协作需要。
管理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经营理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几方面内容。
1. 经营理念创新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复杂的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环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首先在经营理念上要有创意,进行创新,使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许多成功的企业正是因为在经营思路方面有所创新,才超出对手。
管理创新首先要求管理者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到管理职能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
 
管理者应以创新为职责,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追求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等与现存企业资源的更佳配合。
 
他的思维方式需要不断地随着外部环境、企业资源及其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不断创新和探索,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地生存和发展。
经营理念创新包括
企业的经营方针、
策略、
经营战略、
市场定位、
营销方式乃至资本营运等方面的创新。
2. 组织机构创新组织机构是人与物的组合,是企业管理活动有序化进行的保障。
 
组织机构创新主要是指具体的人和物的组合方式的改进和更新,通过组织机构、组织规制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变化,重新配置资源,使组织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
 
当环境与企业组织的现有形态发生冲突时,组织机构创新就会产生。
 
组织机构创新的经济效益相对于技术创新是隐性的,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为实现经营理念创新提供了现实条件,也为管理模式、制度创新等创造了空间。
 
组织机构创新最普遍的是组织机构基本形式创新,还包括组织形式、组织间关系等方面的创新[ 1 ]。
3. 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方法指的是企业整合资源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
 
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就是运用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将组织运行的各资源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重新设计、配置,使现有资源发挥更大效率。
4. 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广义地说包括从产权制度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
 
制度创新是把经营理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同时它又具有引导其他创新的功效。
 
管理制度创新是管理决策者智慧的结晶,它在管理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
 
没有制度创新,其他创新活动就难以实施,或者步履艰难,因此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
 
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创新、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创新、管理考核、激励方式创新等。
三、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措施企业管理创新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产生真正新颖的创意。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合适的切入点,管理创新只有在关键的领域进行改革与突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较早,在探索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方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们要充分借鉴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积极提高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水平。本文总结了以下几条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对策。
1. 企业要有战略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理念是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核心,战略管理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下不败之地,必须要在战略创新方面下功夫。
 
企业战略创新首先是指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
 
今后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竟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因此,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
 
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使企业自身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
 
今后企业的竟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
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跟踪并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减少带来的企业竟争对手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企业必须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
 
面对企业核心竟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竟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2. 培养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创新的主力是企业家。
 
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
 
目前,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优秀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
 
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在这方面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体系,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
 
国家也要采取措施建立企业家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证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以促进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2 ] 。
3.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保证。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瞬息万变,使得企业的运转节奏大大加快,要求企业保持高度的机动灵活性,而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的广泛应用,又使得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为此,必须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增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营造一个有自我分析和自我学习机制的组织。
4. 以人为本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逐步取代金融资本而成为战略资源。
 
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竟争。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物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建立人本文化,
 
首先要注重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通过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次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同时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使个人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施展。
5. 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手段在工业社会,核心资源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而成为核心资源,知识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强化知识管理
 
首先要把技术知识视为一种商品,进行知识运作,也就是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对知识的使用获取利润,在市场上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实现知识价值增值。
 
其次要善于运用全球信息网,不断获取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进行知识的积累、知识的优化组合与创新,从而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企业的发展。
 
再次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开发人才[ 3 ]。
 
最后要设立知识主管业务,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鼓励员工把信息与他们的认识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知识。
6. 重视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
 
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
 
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人本思想”和现代企业管理
 
人本思想,人本管理,企业管理

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现代人本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
 
人本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既重视规范,又重视操作。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偏重于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而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更精于对人的个体关注。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管理文化有着趋向干同一的倾向。
 
西方管理文化强调个体价值的人本思想开始注重其整体作用的发挥;而东方管理文化强调社会人价值的同时, 已注重其个体价值的实现。
 
随着现代管理的发展,东西管理文化的互动与转型,将最终奠定未来管理的文化基础。未来的管理应既强调群体,又强调个体,强调个体必须服从于群体利益,又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地位。

"人为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在国外的企业管理中,"人为贵”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 日本和美国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用人哲学。
 
日本"本田” 的经营 想就是以"三现主义”为其工作要求,"以人为中心”为其主要经营思想,主张把公司办成一个"有人性味的集团”。
 
"三现主义”,指一切工作要从现场、现物和现实出发,要求各级领导者言传身教,注意密切与职工的关系。
 
美国玫琳凯化妆品公司提出与商业领域不同的"P和L”哲学,它指的人(People)和爱(Love)。

公司创始人提出"开门原则”,她的办公室每天都敞开着,随时欢迎提意见的人进来,强调不能把人们隔开,体现了公司对人重视。

美国的惠普公司提出"你就是公司”的哲学,使员工与公司,结果是每个员工都把自己的才干和智慧施展出来,从而带来企业的成功。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一个真正能够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管理者,除了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才能,更应该具备的良好的个人品质,具有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赢得被管理者或下属的依赖、信任。
 
在一些民营企业管理者眼里,企业是个人或家庭谋福利的工具,这种企业私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导致员工很难跨越血缘界限对企业有所认同,由于很多企业管理者较为急功近利,员工难以对企业产生较高的忠诚度。

信息经济时代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企业领导者的工作重心之一,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J性、创新性、流动性、成就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而领导人员能否"爱",能否为员工提供一个家庭式的情感抚慰的企业软环境,成为领导者提高企业员工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员工创造性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人本思想”为核心的人才管理机制
 
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管理者要努力创造条件,既能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
 
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
 
企业管理者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注重从人性的特点出发,研究和探讨员工的行为,以铸造员工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企业管理者在制订企业发展目标时,将努力构造一种公开、透明、参与的机制,要让每个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自觉奋斗。
 
企业管理者还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让员工们知道,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对策,并广泛组织员工们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面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管理者对进入中国的国际垄断公司在资本、技术、产品上对民族实业带来的压力忧心忡忡,但对人才这一关键性资源的争夺却普遍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者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和人才意识,学会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合理的制度化、人性化的现代管理机制,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努力激发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

第四,要构造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要进行有效的利益激励,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员工们自觉地关心企业的经营决策,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为企业获取最佳效益贡献力量。要注重感染性的情感激励,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多关心下属、多关怀员工,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要给以诚心诚意的同情与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切实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时,企业应遵循市场竞争法则,实行末位淘汰制。任何事物都有正负两面,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正面激励的同时也需适当的负面约束。
 
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促使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断升级换代,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

"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中如何应用第一,人l生化管理从对人才的认识出发。
 
商业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都是"管理人的高手”,"人性化”管理首先是对人的价值认识,特别是对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
 
现在仍有很多企业经营决策者把职业经理人当作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一种人力成本,这种狭隘落后的观念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人本管理要求公司
 
首先树立人才竞争的战略,树立利用人才’服务人才的人才观,同时要有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对员工的管理要充分考虑人性的特点,科学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合理地开发人力资源。

其次,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是关键所在
 
实行人本管理,必须修炼自身品格,继而才能等效地管理他人。
 
对管理者来讲,"修身”应包括正直、谦虚、诚信、勤勉、朴实、耐心、胆识、公正等各种优秀品质在内。
 
现在西方的许多管理学家纷纷着书立说,研究管理者如何修炼自身,进行自我管理,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第三,以人为本要做到"知人善用”。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佛德说过:"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

这深刻地说明了物质资产易得,人力资源难求的道理。对人才的判断和衡量要以道德为基础和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判断,才能做到在使用人才的时候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第四,人才的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合作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对于企业来讲,要取得成功,不能靠"英雄”,而是要靠团队的协助。

大凡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人才管理离不开与制度管理的有效结合。
 
人才管理应该重在理,即合理化知适度性;法为基础,即制度化,制度化是管理的基础;组织典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 ’的原则来建立、修订和推行所有的规章制度,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达成适度管理。
 
制度管理对企业来说,好比是螺丝钉,可以用它把大家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部机器、而人本管理则是润滑剂,可以使这部机器更高速度的运转。
 
 
 
 
 
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的概念,蕴含着众多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运用成果,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功能覆盖了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本文从ERP的核心思想来分析企业ERP应用的必然性和措施。
ERP;企业管理;核心思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动荡,企业如何把握市场机遇,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40年代至今, 学者对企业管理变革进行了多项研究, 提出了一些管理变革的思想和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ERP 被众多企业广泛采用,并成为企业信息整合与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从ERP 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简单分析了ERP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一、ERP的核心思想
 
(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供应链是由核心企业向供应商、经销商、客户延伸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网络, 核心企业的资源在网络中流动。
 
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配置、使用, 形成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客户的全部供应过程, 实现资源配置最佳、效率最高、效益最优。
(二)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的计划子系统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 而且这些计划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ERP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 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 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
(三)体现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思想
ERP的管理思想体现在企业日常的工作流程处理和实施过程中,因此,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将ERP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各功能模块中。
 
企业实施ERP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首先ERP是对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化运行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它的应用涉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它强调系统运行的整体集成性、数据共享与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
 
ERP系统的成功可以组成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不同行业业务处理模式上的变化。
 
企业准备实施ERP系统,也就意味着企业至少走上了集成应用模式,为了保证企业ERP系统实施时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对企业手工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二、ERP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ERP是先进管理经验的集成,在帮助企业改善库存管理、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比如ERP财务系统提供了各种财务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查询分析功能。
 
系统可提供精细预算和粗放预算两种方式, 各单位可以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自由选择。企业预算除了具备对全面预算协调、控制的作用以外, 还具备激励、提升管理能力、抗御风险、落实企业战略的作用。
 
ERP系统能满足用户信息充分共享、综合汇总、分析和远程应用的管理需求, 适用于企业分散式应用、集中式管理的模式,是实现集中式管理和远程监控的最佳途径之一。
 
同时ERP 从管理范围的深度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
 
随着中国加入WT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赢得竞争, 能否具备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管理。
 
ERP是提升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ERP系统具有双重核心,即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虽然ERP在中国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 但在中国企业实施得并不是很顺利,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 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ERP在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尴尬。
 
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就笔者个人实践ERP经验而言,最主要的是要将企业的管理融入到ERP 系统的每一个模块中去。三、企业管理应用ERP系统的措施
(一)积极创造基础条件
现代企业必须具备一些基础条件才能确保ERP有可能成功实施,其中最主要的基础条件是经营基础、管理基础。
 
经营基础是指企业是否进入了健康发展阶段,产品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否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公司管理团队是否相对稳定,是否对ERP和信息化产生了内在的需求;管理基础是指企业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基础数据等方面是否建立和执行了基本的规范。
 
当然,企业一把手的重视、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也很重要。同时,引进人才,狠抓信息化和ERP培训,先实现ERP 理念和技术的普及也是必备的基础条件。
 
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ERP的成功应用。
(二)合理确定ERP主要目标
ERP系统包括MRP 运算、MRPII 模拟、JIT 准时管理、供应链计划、约束分析、现金流预测、ABC 成本、需求追溯、销售订单、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订单、生产命令、实时成本分析、看板管理、自动排程、自动凭证等基本模块外, 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EDI 电子数据交换、项目管理等许多模块。
 
一些企业喜欢求大求全,盲目相信和追求先进功能, 这样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 最主要的是模块一多势必产生大量的问题, 包括前期培训、基本数据及软件本身等, 严重挫伤企业使用ERP系统的信心,导致上线失败。
 
其实企业在上ERP时一定要分析企业的需求,制定可行目标及上线标准,分步走,逐步加入模块,完善企业ERP 系统。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主要目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流程设计,最后通过系统实现。这样的项目结果才可让企业真正受益,并水到渠成地相应提高管理水平。
(三)慎重选择ERP软件
不同的软件供应商的产品各有所长,有的在财务方面功能突出,有的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优势,也有的在供销链管理或在生产制造方面功能强大。
 
即使是在生产制造方面, 不同的ERP软件产品往往也着重支持某几种生产类型。适合自己的软件才是最好的软件。
 
为了适应客户需求和业务环境的迅速变化, 不仅要求企业产品生产具有灵活性, 而且也要求企业业务结构和业务过程具有良好的柔性。
 
为适应这种动态性和复杂性, 作为企业管理平台的企业资源计划ERP 系统, 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 实现功能可裁剪性、系统可配置性以及流程可重构性。
 
因此, 要求应用系统具有快速可重构性, 能动态调整其结构和行为, 以支持这种持续进行的企业管理创新与流程重组优化。
(四)提高员工的ERP应用能力
首先要让员工积极参与ERP实施过程。在ERP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熟悉和掌握ERP原理和运作方法。
 
其次通过培训获取ERP应用技能。在ERP实施的适当阶段, 要分批次、分层次对各级员工进行培训。
 
对于中高层领导, 侧重于ERP的理念、原理、管理思想及运用ERP平台提高分析与决策能力的培训; 对于业务骨干及一线员工主要侧重于ERP操作技能的培训。
 
同时要积极营造ERP文化氛围。实施ERP项目是一个否定的过程、创新的过程,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习惯的操作方式是一个很不习惯的过程,公司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最新管理理论,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将培训贯穿始终。

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全球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企业推行ERP系统已是当务之急。
 
正确有效地实施ERP,将有利于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管理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变,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什么是企业项目化管理?
 
企业的项目化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项目和运作活动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它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全面的企业运作,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企业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冲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界限。
 
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将项目观念渗透到企业所有的业务领域。所谓企业项目化管理,就是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项目管理,其主导思想上把任务当作项目来进行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

具体来说,我们将企业中一次性的、具有明确目标、预算和进度要求的,多任务的活动视为项目,并按项目的
 
专业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
 
从而比常规方法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的管理,它是一个涉及到跨部门、跨专业的团队的组织活动。
 
项目管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深刻影响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热点和问题。
 
企业项目化管理是近几年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普遍认为企业实施项目化管理后,可以改善企业管理,提升经营绩效。
 
 
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面对各种挑战,需要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
 
按项目进行管理是大多数企业所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概括的讲即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中的各项任务实施"项目管理”。
 
也就是除了把企业各个层面中典型的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将企业传统业务中的具有"一次性、临时性、创新性”特点的工作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如
 
企业新产业的扩展,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一次投标、
 
薪酬制度改革等等都可以看成为一个项目。
 
按项目进行管理,将为企业中项目的执行和组织架构带来质的飞跃。
 
"按项目进行管理”以"项目”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围绕项目组织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资源并以项目目标为导向来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围绕项目管理进行全面培训

围绕项目管理进行全面培训,使企业内部具有从企业高、中层管理者到项目经理、普通员工三级项目管理人才,为企业全面引入项目化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首先,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系统、全面的项目管理培训。一般的来讲,企业领导人,都具有较丰富的
 
管理经验和领导才能,
 
认证与培训,使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掌握最前沿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特别是通过培训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项目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其次,就是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中层并不完全是传统"科层制”组织模式下的科级或处级,这里的中层范围更加广泛,可以扩展到公司所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
 
如果说对企业高管的培训着重于项目管理思想、理念、系统思维的话,那么对中层的培训应当是更加系统和全面,他们不仅要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具体的项目管理技术、方法、应对措施等等。通过培训,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再次,就是企业作业层即员工的培训,对这个群体的培训标准可以降低一些,培训主要针对于员工行为规范、专业技能、安全技能以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等,通过培训使全体员工能够适应现代项目管理对作业层员工的普遍要求即可。  
 

作为一门学科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在多个行业引起了广泛重视和应用。
 
如果要找一本该领域权威的教材,首推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该书已经成为当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领域的事实上的通用标准。

项目是为了创造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临时性努力。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来实现项目要求。
 
项目管理通过应用下列过程得以完成:启动、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和收尾。

根据项目管理的组成过程,可以将项目管理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
项目综合管理
阐述了如何确保对项目的不同构成要素进行正确的协调的过程。
它包括了项目计划编制、项目计划执行、综合变更控制。

项目范围管理:
阐述了确保成功地完成项目所有需要做的也是仅仅被要求做的工作的过程。这包括了项目的启动、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范围核实和范围变更控制。

项目时间管理:
阐述确保按时完成项目所需的过程。它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进度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
阐述了如何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过程,包括资源计划编制、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
项目质量管理:
阐述了如何确保项目达到既定的要求所需要的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阐述了如何确保最大限度地调动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所需要的过程,包括组织计划编制、人员获取、团队发展。

项目沟通管理:
阐述了及时并且准确得到、收集、传送、存储及最终处理项目信息所需要的过程,它包括沟通计划编制、信息发布、绩效报告及管理收尾。

项目风险管理:
阐述有关识别、分析和应对项目风险的过程。包括风险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风险应对计划编制和风险监控。

项目采购管理:
阐述如何从执行组织外部获取物资和服务所需的过程。
 
 

企业;营销战略;项目管理

一、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市场营销创新

根据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教授菲力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 的定义,营销战略就是业务单位意欲在目标市场上用以达成它的各种营销目标的广泛的原则。
 
营销战略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包括
 
目标市场战略、
 
营销组合战略及
 
营销费用预算。
 
从营销管理过程的角度看,营销战略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营销战略计划、营销战略执行和营销战略控制。其中,营销战略控制一般有年度计划控制、利润控制和战略控制三种类型。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在特定的经营观念指导下进行的。

自市场营销学于20 世纪初期在美国产生以来,企业的营销观念经历了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指导销售者行为的观念从重生产、轻市场营销这种以供给为中心的观念逐步演变为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进而发展到兼顾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的协同和发展的思想。

在此进程中, 由Jerome McCarthy 在50 年代末提出的4Ps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营销策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
 
1984 年,菲力浦·科特勒根据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现封闭市场的状况,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即6Ps 战略:原来的4 大策略(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 加上两个P ———政治权力及公共关系。
 
他提出了企业不应只被动地适应外部环境,而应该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的战略思想。
 
与此同时,美国劳特朋针对4Ps 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s 营销理论,即瞄准消费者需求、考虑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和消费者的便利性、注重与消费者沟通。
 
4Cs 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s 相比,4Cs 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近来,美国学者Don E. Schultz 提出了4Rs (关联、反应、关系、回报) 营销新理论,阐述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四要素:
 
与顾客建立关联、
 
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关系营销越来越重要、
 
回报是营销的源泉。
 
企业经营者应在了解上述市场营销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营销战略,安排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的。
 

然而,企业经营者如何才能将上述的营销思想科学地应用到市场营销中去,并克服传统做法中仅仅是重开发、靠低价打开市场的混乱无序状态呢?

可以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市场营销创新,使市场营销活动系统化、科学化。

B·汤普生于1996 年提出市场营销的关键在于认知消费者的需求,并有效地管理商品或服务提供者的市场行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有效地管理营销行为的各个因素。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不断涌现出新的营销管理理论,但在它们身上都可以看到有着巨大影响力的4Ps 理论的影子,
Product (产品) ,
Price (价格) ,
Place (渠道) 和
Promotion(推广)
 
已成为营销决策者合理分配企业资源的主要关注区域。
 
营销的手段(4Ps) 是为企业的销售战略目标服务的,如阶段性的利润计划、目标市场的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等。
 
然而在实际的营销管理过程中,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的管理和日常运营往往过分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感觉,而缺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整个营销管理过程项目化,使管理工作具体化和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达到营销的战略目的。

 
传统的项目管理仅仅专注于项目的执行,而目前项目管理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项目管理的思想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
 
战略管理、
市场管理、
质量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运营管理等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领域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关联和互动的。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市场目标统帅各部门职能的管理理念。

英国学者A·里斯特将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归。

二、市场营销实施项目化管理的方法与步骤

企业应该如何高效率地组织营销行为? 这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的关键问题。
 
根据项目管理中这个计划和控制工具,营销管理的4Ps 可以科学地被组织成为一套互动的进程管理模式。

因此,营销管理的项目化就是将企业中具有战略性的营销目标视为一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分解为多个互动的工作任务,并用专业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和管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 项目组织

市场营销为什么能够成为竞争的焦点?
 
这是因为,正确的营销战略能够合理组织公司的资源,通过与市场和消费者的交流,将潜在的市场消费力量转化为现实的销售业绩,从而配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战术手段,市场营销对达到短期盈利目标和长远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有些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倾向于关注某些营销要素,而对整个营销流程缺乏宏观的分析、计划和控制。
 
在这种不成熟的操作下,即使成功,也是偶然的,暂时的。
 
因此营销流程的项目化管理是为了适应竞争的激烈和加强对市场竞争威胁的控制。
 

1. 确定营销目标

营销的目的是什么?
 
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必须研究公司的
 
战略意图,
 
确定目标市场,
 
及市场进入的阶段性目标,
 
如可量化的销售额或市场份额。
 

2. 制定调研计划

对工作目标有了清晰认识之后,对目标市场和竞争状况需要进行详尽的调研。
 
调研的数据和信息的需求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主要数据采集包括:

①目标市场的市场容量;

②市场细分及细分市场的市场容量;

③消费者消费行为及对质量、外观、耐用等因素的偏好;

④市场的总体运作方式及主要分销渠道的运作机制;

⑤基本消费心理和买家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

⑥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及市场价格结构;

⑦支付惯例及信用额、信用期调查;

⑧调查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竞争对手调查,需要调查的主要方面是:谁是潜在的竞争者? 他们的长处和缺陷是什么? 他们的主要竞争策略是怎样的? 谁是市场的领导者? 谁是市场跟随者? 谁是市场挑战者?

⑨如果目标市场是海外市场,还需进行宏观形势及商业环境调查。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是:所在国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环保、法律的变化;当地经销商的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手段;进入市场的产品安全认证、安全标准要求;成立派驻机构费用调查,等等。

 
(二) 项目组织与计划

1. 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现场调查完成之后,统计及量化处理各种数据,形成定量结果;将各种交叉、重叠的一、二手材料进行归纳、统计处理, 得出定性结论; 进行SWOT 分析,形成正式市场调查报告。

确定目标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建立理想的产品组合,规范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和相互关联性。

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理性的价格架构,建立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构建高效、覆盖面广的销售渠道,根据需要,编制合理推广预算,选择合适的促销方式。

2. 任务分解与日程安排

现阶段,需将工作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单元。针对每个工作任务,科学估计出完成时间、所需资源(资金、设备、设施、人员等) ,核算出直接和间接的运营成本,并落实任务到具体跟进人员。这项工作可采用Gantt Chart s 图等分析工具以保证工作计划的准确性。

另外,此阶段关系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团队协作,所以整个工作都必须有各相关部门的参与,以保证工作计划的可操作性。

(三) 营销项目实施

实际操作中,项目实施往往从产品阶段开始正式运作。

根据前期的调查报告,营销部门需配合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对现有产品组合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和重新定位。

结合具体单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合理的调整。

如有需要,则应按照科技发展的新情况开发出新的系列产品,占据有利竞争地位。

生产部门和质量控制单位要根据产品调整开发出新的生产流程,以配合新的生产要求。

在确立了新的产品战略以后,市场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状况,选择合理的定价目标,只是会计部门提供准确的成本,并参照目标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选择适当的定价模式,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

同时,销售部门要根据产品特性、消费者特点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慎重选择分销渠道的层次和宽度。
 
根据现有分销商或新发展的中间商,评估、遴选并建立合适的经销商队伍。

对渠道的管理要注意培训和激励,通过各种销售管理手段使产品尽可能广地分布到市场,并畅通地到达最终消费者层面。

根据产品组合中的单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需采用灵活的促销组合,并在各产品系列和各促销工具之间合理分配资源。

(四) 项目调整与风险管理

对于营销项目的进程管理,建议使用微软公司的MS Project 2000 工具软件。其特点就是采用里程碑图表对分解的工作任务和具体任务的跟进人进行严格的时间监控,以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提升工作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具有各种不可控制因素,因此要对项目进度经常加以调整。

但调整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破坏项目的周期和质量。

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市场行为风险必然存在,所以有必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进程须按合理的时间区间进行回顾,对工作绩效和市场表现按照项目预期进行对照,如果发现偏差,就要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绩效评估最好由专业的外部门人员负责,并定期将结果呈报企业董事会,一旦风险发生,则执行预先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以避免决策的不科学性。

(五) 项目终结

营销项目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分解任务为前提条件。

市场部经理须收集全部的市场营销信息并在项目结束时签署项目结束的工作文件。

项目的终结应该有明确的最后期限,而不应该以是否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为项目关闭的标准。
 
如工作计划完成日期之后仍强行争取达到预定市场目标,就意味着追加营销投入,保留现有人力资源,并影响下一个市场行为的实施,如
 
开拓新的区域市场,
 
推出新的系列产品,
  
或攻击现有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等等。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参与人员须共同回顾项目实施的进程,找出成败的原因,然后将项目生命周期从第一步开始重新虚拟走一遍,以决定是否正式关闭项目,或延续此项目。

三、市场营销实施项目化管理将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一) 通过市场营销的项目化管理,可以实现营销观念的转变

项目化管理强调的是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而不是仅仅由市场部承担所有的营销工作。

财务部、研发部、采购部、生产部、品管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参与了部分甚至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有形或无形中培育了"全员营销”的理念。

(二) 通过新的营销管理模式,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

从立项到项目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各个层面的成员,从高级经理到基层员工,在磨合中必将提高沟通能力,培养以协作为中心的"团队精神”( Team Work) 。

项目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组织架构中的等级观念,鼓励相互尊重和创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运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 实施营销的项目化管理,将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国内企业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 ”,在实施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必将打破现有的职能界限,出现更加扁平和高效的"矩阵型结构(Mat rix St ructure) ”。
 
由于各职能部门的参与,市场部经理逐渐转型为项目经理。
 
其表现就是项目参与者除了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之外,同时还向市场部经理报告,减少了部门之间的摩擦,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效地利用了公司资源,使劳动力实现了增值。
 
项目参与者通过培训和工作实践成为复合型人才,拓宽了职业发展的方向,公司的向心力得到固化。
 
 
企业进行项目化管理四要素
 
 
一、企业家精神是项目开发工作的源动力。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持续地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新项目,循序渐进,越做越强,而有的企业却徘徊不前难越雷池一步,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家精神被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定义为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并愿意因此而承担风险的精神。
 
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家精神可以概括为管理者创业的激情与理性地接受风险的勇气。 
 
企业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项目开发工作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它是点燃整个公司创业激情的火炬。
 
 公司的领导班子一方面着手改善公司原有业务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全体职工面前郑重承诺要在2年之内搞出新项目,为公司的发展找到方向。
 
管理者的决心将组织内恐慌的气氛一扫而空,把公司员工的目光引向开拓进取的方向。  
 
公司立即着手组建了公司的项目开发团队,公司管理层每周听取项目开发团队的报告。
 
新组建的公司往往在各个部门的协同方面存在困难,但是公司管理层所表现出来的开发新项目的决心,令公司各个部门一改本位主义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保证项目开发团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由此公司的项目开发工作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战略管理与市场研究指引企业找到"蛋糕”。
 
企业应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保证正确的做事。这一点对企业的科技项目开发工作尤为重要。
 
项目开发工作确有因偶然事件而获得成功的案例,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成功地项目是企业战略管理和市场研究的结果。
 
无论技术本身多么完美,脱离了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市场,注定难以给企业带来效益。
 
 
三、兵贵神速,项目管理技术显示威力。

尽管许多企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搞项目开发,但是事实上项目开发失败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没有掌握项目管理技术。 

为抓住市场机遇,调研工作经过周密的组织,调研进度被有效控制。

项目开发工作虽然需要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但项目开发工作与公司其他类型的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
 
它同样依赖于明确的进度与质量要求,精确的计划,周密的组织。

有许多公司认为项目开发工作不应该有明确的进度管理要求,并且不重视调研工作的组织,甚至有采用1个人来进行研发工作的情况,很显然这种中国古代炼丹师式的工作模式将使公司的项目开发遥遥无期,公司将错失重要的市场机会。

四、"第二桶金”比"第一桶金”容易。
 
 
李嘉诚曾经说过,"第二桶金”比"第一桶金”容易。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一桶金”在战略方面的成功会对公司产生持续的影响。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要创业,企业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将赋予企业披荆斩棘的魄力,企业的战略管理技能和市场营销技能,可避免企业的发展陷入"规划洋洋千言,发展实无一策”的窘境,企业的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执行力将决定企业创业的效率,企业深谋远虑的项目选择将帮助企业在"第一桶金”的基础上不断进取,开天辟地。

 
 
(一)对企业整体进行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是否可进行项目化管理,需首先判断企业是否具备项目化的特征,如企业整体不具备项目化的特征,可通过对企业进行阶段化及层次化的处理,使其满足实施项目化的要求。

1. 企业实施项目化管理应具备的特征
2. 企业实施项目化管理可进行阶段化处理
3. 企业实施项目化管理可进行层次化处理
 
(二)对企业日常工作进行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活动和任务可进行项目化的标准有四个:
 
原由部门负责,部门经理组织的复杂活动项目化;
 
涉及到跨单位、跨部门的工作项目化;
 
涉及到多人合作,可分解任务的工作项目化;
 
涉及到有确定完成期限的、确定预算的活动项目化。
 
 
 
企业进行项目化管理的原则
 
 
为项目化管理变革造势
 
在进行项目化管理改造之前必须先"造势”。所谓"势”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职位越高"势”越强。造势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一种氛围,任何变革要成功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
 
项目化管理的变革也一样,首先,要赢得上层领导的支持,员工在受关注的情形下工作,往往有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企业项目化管理,可能是推动战略实施,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途径。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格雷厄姆所说:"项目管理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普遍方式,故而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管理项目的水平”。
 
 
所谓项目管理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项目管理,第二个层次是多项目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企业项目管理管理。
 
我们先看看项目、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和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区别,然后分析项目管理与战略执行的关系,最后请大家一起来思考从项目管理提升到项目化管理的方法。

统一概念的内涵,是分享思想的基础。所谓项目就是为生产/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或者为实现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比如,五一黄金周组织管理层集体参加一个为期3天的培训,或者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是相对独立的项目。
 
而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日常的工作,则不算是项目。
 
而项目管理呢,就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评估、沟通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那么什么是多项目管理呢?多项目管理就是同时有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在执行,项目之间存在资源共享、人员交叉等问题,需要进行统一协调。
 
项目之间的资源分配、人员协调等管理工作,就是多项目管理的内容。
 
比如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开发多个楼盘,如果各个项目独立进行,就是相对简单的项目管理,单是如果几个项目,同意协调管理,就是多项目管理。

企业项目化组合管理(简称项目化管理)看起来与多项目管理相似,似乎只有程度上的差别,但实际上有本质的不同。
 
项目化管理就是项目管理的扩展、就是将项目管理模式化、大规模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
 
项目化管理涉及到企业组织与流程的变革、变化创新管理、多项目管理和全面计划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

从战略执行的角度看问题。一个企业的年度战略目标实现可以看作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分解成很多具体的工作,然后才能交由一线人员去推进。
 
这些具体工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目标和责任明确的项目,可以明确立项并采取项目管理的手段去推进。另一类则是常规性、长期性或者琐碎的工作,没有短期内容以衡量的明确目标和成效。
 
如果企业把有条件立项的工作,尽可能都用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并相应调整组织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制度等,建立适应各种类型项目运行的管理平台作为支撑,就叫做企业的项目化管理。
 
 
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与项目化管理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项目化管理确实是把项目管理扩展、模式化、大规模应用于企业管理,只是完成这种转变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我们需要理解这种转变对于推动战略的执行有多大的意义,才有必要去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我们习惯于把为实现年度战略目标需要做的繁杂工作,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负责去组织完成。
 
只有少数的重要工作,由职能部门承担难以推动,比如新产品研发、新产品推广等工作,纳入项目管理。
 
但是,企业并没有做这样的思考:年度计划中,究竟有多少工作适合于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去推进,而且这些工作顺利完的话,企业的年度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充分的保障?
 
其他没有纳入项目管理的工作,为了配合支持个项目的进程,推进起来是否也能变得更容易了?

换句话说,在分解年度战略目标和计划时,企业是该首先把凡是能够由部门承担的工作,都叫给部门去执行,部门推动困难的工作,才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呢?
 
还是反过来,凡是适合用项目管理方式推动的工作,都立项作为相对独立的项目来管理,实在没法立项的工作,才交给职能部门负责呢?
 
立项管理的工作与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各自应该占多大的比重呢?这个比例多大才合适,取决于有多少工作对年度目标的实现重要,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且适合立项管理。
 
在企业里,一项具体的工作是适合交给部门去负责,还是交给项目组负责,取决于哪种方式更有效率。
 
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组织平台上,同一个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成本有明显差别,越是稳定的工作,在僵化的职能式组织架构下,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就会很困难。
 
而越是变化性大的工作,在网络型组织中,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效率相对来说就会很高。

现在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为何没有大规模地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去推动战略的执行了。
 
因为在一个非常官僚的职能式组织平台上,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推动工作非常困难,如果没有一把手的干预,简直难以推动,所以还不如交给职能部门来得快。
 
而在一个网络型的组织机构中,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推动战略的执行,毫无疑问是更加有效的,快速应变的能力和执行力也是更强的。
 
项目管理和职能管理各有优缺点,适合于不同的情况,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采取项目化的管理方式。
 
那么对于适合职能式管理的企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化的程度,以降低官僚主义的低效率呢?
 
同时,对于适合大规模采用项目管理模式的企业,如何才能平稳转型,建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机制和平台呢?

管理咨询业务正是一个特别适合采取大规模项目管理模式的业务。
 
在管理咨询项目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管理、高效率的后台支持等很多关键的方面。

一个庞大复杂的组织,有很多的习惯、流程、制度和组织方式,即使在战略布局和组织机构设置作了大幅度调整之后,仍然难以改变。
 
所以企业家想要推动自己的企业从一个官僚的职能组织向更加具有柔性和适应性的组织转型,实在是要战战兢兢。
 
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那就是逐步改变企业内部项目管理和职能管理的边界线,使之向有利于扩大项目管理规模的方向移动。
 
这种努力,即使对于不适合建立网络型组织平台的稳定行业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提高项目化管理的程度,有助于打破官僚主义的僵化和低效率。

比如一个企业的年度战略目标和计划分解中,有100项工作适合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而目前只有10件事纳入了项目管理。
 
那么,下一年,企业是否可以考虑把20件工作,纳入项目管理。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项目,组织内部必然会因此产生很多冲突,气氛会变得很紧张。因为原来交给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现在交给了项目组负责,职能部门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被削弱,感情上也会难以接受。
 
承担重要工作的人物,等于就是企业的重要人物嘛。
 
另外,企业重大项目数量增加之后,企业的管理实际上也同步扁平化了。
 
因为高层直接管理的,不仅有原来的职能部门,还有这么多的项目组。
 
高层管理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起码是跟过去不同的挑战,迎接不同的挑战需要不同的思路和举措。
 
如果不及时解决好这些问题,项目管理的边界就无法扩展,职能管理的边界可能会反弹,甚至收复失地。
 
 
反之,如果一切顺利,企业及时解决了由于扩大项目数量带来的问题,降低项目执行的组织成本,就可以继续扩大项目管理的边界,从20个项目,到50个项目,再到100个项目,业务企业会最终发现,原来他们可以有200个甚至300个项目。
 
到那个时候,企业的项目化管理转型就成功实现了。

比尔.盖茨说:"在那些有着严格的经费预算和确定的时间期限、气组员在处理问题时享有充分自由的小型项目组织中,人们通常拥有最高的生产效率。
 
”那么,当企业有更多的工作纳入了项目管理,更多的员工成为项目组成员,也就意味着企业以更高的效率开展有更多的工作,企业激活了更多员工的活力,当然也意味着企业有了更强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常常困扰企业家的大公司病、职能部门考核困难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科学技术的急速变化与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现代经营理念的战略核心,并对企业的发展与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
 
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出现

项目管理的核心方法在20世纪中叶产生之后,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各国纷纷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给予强行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企业也在其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采用了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法,然而这一时期项目管理的应用还仅仅限制在单一项目的实践基础上,从企业整体考虑的多项目管理和组织变更还没有提出。
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真正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特别是当时信息技术类企业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急速变化使得此类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一批信息技术类的龙头企业,诸如IBM、朗讯、AT&T等纷纷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活力。

MBP(Management By project按项目进行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项目和运作活动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MBP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全面的企业运作, 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企业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冲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界限。
 
MBP将项目观念渗透到企业所有的业务领域,包括市场、工程、质量管理、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业务管理等。
 
项目管理者也不再被认为仅仅是项目的执行者,他们应能胜任更为复杂的工作,参与需求确定、项目选择、项目计划直至项目收尾的全过程,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


项目管理方法,其主要的观念是项目

Ÿ 强调协调管理
Ÿ 通过完成任务中的活动来达到完成项目的目的
Ÿ 协调被看着是一种临时性的工作
Ÿ 对良好的项目参与者奖励是提升其在职能部门的位置,然后脱离项目

Ÿ 改变企业内部项目管理现状和现行的组织结构
Ÿ 培养职业化的项目经理队伍
Ÿ 建立一整套的项目管理体系
Ÿ 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能力
Ÿ 发展项目管理的职业化道路
Ÿ 树立项目管理的职业荣誉感项目管理培训
Ÿ 改变传统的挽救项目的英雄,鼓励项目经理一开始就胜任工作

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安全的从原有职能结构过度到这种纯项目组织的转变?
 
项目管理重组涉及到项目经理的选拔、教育和培训、职业发展、组织重构及方法的开发等。
 
从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项目经理的职业道路,到项目经理的选择标准等方面的一套系统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运作能力。
从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了项目经理的职业化道路:

Ÿ 项目管理成员:接受6个月的项目管理岗位培训
Ÿ 项目经理助理:担任6~18个月的项目经理助理,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
Ÿ 现场经理:做6-12个月的现场经理,负责一个大型的现场,向大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
Ÿ 小项目经理:独立负责一个100~300万美金的项目
Ÿ 项目经理:负责一个300~2500万美元的项目
Ÿ 大项目经理:负责一个长达多年,或资金超过2500万元美金以上的项目

从项目经理特有的素质要求出发,制定了项目经理的挑选标准,主要涉及人际领导技能、口头及书面沟通能力、全局观念、政治敏感性、乐观精神、敢作敢为、不断进取的精神、统筹规划的能力、责任心和可靠性等方面。
 
 
将企业中的工作进行分类和分级
 
并不是企业中所有的经营管理工作都可以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这就需要项目委员会对企业内的工作进行分类,对于那些常规性且没有改变的反复运转的工作,例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流水线的生产过程及其设备的维护和最终产品的装运过程仍然按照职能型方式进行运作。
 
 
 
审批和传达项目任务
 
将总结出来的项目任务清单递交总经理审批,在征得总经理的支持和同意以后,选出各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将项目任务书交给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团队对整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执行。
 
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根据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和项目的战略重要性程度,选择项日型.
 
 
 
 
 
一、项目化管理是什么?

项目管理从人类有组织活动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我们所熟悉的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罗马花园等都是原始项目管理成功的典范。
 
但真正的现代项目管理是二战的产物,最开始孕育于美国原子弹的研制项目上。90年代初,项目管理从政府部门延伸到其他组织团体,逐步应用于软件企业、建筑工程企业。
 
90年代中期,项目管理通过将传统任务定义为项目而使其应用领域扩大到生产作业型企业等非项目型组织中。
 
项目化管理是从项目管理的逐步深入中发展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欧美国家通过管理培训学习,学会了将项目管理作为机构、公司和其他组织变革的引擎,通过对变革的框架进行计划和管理,将项目管理应用到所有行业领域中的商业企业、公共机构和其他组织的变革,开展新业务,或有效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来加速组织转型,缩短实现变化的周期。
 
1991—1993年IBM公司经历了严重的业绩下滑,这导致公司引入了新的总裁郭士纳,他在进行了一轮业务流程重组后认识到:为了更好地发挥业务流程重组的作用,还需要另辟蹊径重振公司的业务。
 
因此IBM公司在1996年11月19日宣称公司变为项目化的组织,并将项目管理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组织变革的目标。
 
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IBM的项目管理中心。
 
 
二、项目化管理为什么?
管理培训专家认为项目化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区别在于:一般的企业管理着重从整体和战略角度为公司的产品、市场等进行定位,而项目化管理则从具体任务出发,把公司的设想或战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或服务。
 
项目化管理不仅将企业中典型的项目如:新厂房建设,进行组织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将企业传统作业中的创新活动当作项目对待进而对其实行项目管理,如:企业投融资、广告活动、新产品上市、投资者关系管理、薪酬制度改革。
 
项目化管理是所有管理中繁复、精微的管理。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战性,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复合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多种综合管理能力。
 
项目化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如何在确保时间、技术、经费和性能指标的条件下,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完成预定目标,让所有与企业相关方满意。
 
正是因为通过复合管理将企业经营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变成利润中心,作为项目化管理的领导者,管理培训专家提出"项目经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Manager(管理者)。
 
因为他所辖的团队不再那么层次分明,以"指挥与控制”为基调的传统管理不再具有效率,要增强团队的战斗力,需要更多地"激发与引导”,进而大大提升企业管理的执行力。
 
 
三、哪些工作可以项目化?
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一直存在着性质与项目类似的工作,但大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对这部分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培训专家指出传统的做法是将其置于职能部门中进行管理,而这一类工作往往需要协调调动其他部门的资源和人力,因此其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
 
如果将企业中一次性任务,没有标准的执行文件,独特的、不重复的工作转化为项目,项目团队完成特殊使命后,就随即解散,回到原来的部门中,可以采取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往往更有效率。
 
如新建制药厂是一个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日常生产过程则是作业。通常企业的流程业务依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但对任何变革的处理都作为一个项目来实施。
 
因此企业一方面要按照传统方式运作重复性业务,另一方面还要支持和管理大量新项目。
 
因此原有的单一的职能型结构所不能应付的大规模变化带来的压力,可以通过项目组织的方式进行快速而系统的反应。
 
四、如何实现"项目化”
管理培训专家讲解天士力的案例,告诉大家如何实现"项目化".天士力通过"八步法”将日常工作转化为项目的:

第一步:由职能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IPMP)及高管人员组成项目委员会(PMC),总经理任项目委员会主任,PMC负责项目经理的任命,项目的评估、论证及验收。
 
第二步:每一年由各部门根据每年的工作计划提交本年度的工作任务清单,并将涉及C(成本)、T(时间)、S(范围)——跨专业、跨部门的工作和任务,按项目立项,报项目委员会。
第三步:PMC组织项目化会议,从申请中选出本年度立项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的来源、重要性、复杂程度和涉及的资源大小确定项目的管理级别和优先顺序。
 
第四步:PMC批准项目立项,并与指定的项目经理签发正式的项目合同,审核项目经理提交的项目计划,项目计划应包括:项目团队成员、交付物、工期、资源计划和验收标准等。
 
第五步:由PMC委托项目委员会的常设管理机构项目办公室(PMO)对各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协调,并协助项目经理对各项目进行管理。
 
第六步: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文件,运用技术工具按照计划的目标、预算、进度、里程碑计划、WBS、人员分工、变更控制和项目报告,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随时与PMO保持联系以获得支持。
 
第七步:PMC不定期举行项目的协调会和项目验收会,随时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纠偏,并对项目间的冲突进行调解,优化资源配置,验收完成的项目,表彰项目经理。
 
第八步:每年召开年度项目评奖大会,选出"十佳项目”和"十佳项目经理”,并从项目获得的收益中提取10%作为项目管理奖励基金,每年对优秀项目团队进行奖励,并选派优秀员工参加专业项目管理培训和IPMP认证。
 
 
实施企业项目化管理的要素分析
 
(一)建立企业资源库
 
在采用企业项目化管理方法之前,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企业拥有什么样的资源。
 
一般来说,可以将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类型,企业项目管理需要各部门多种技能之间相互的配合,因此对于企业项目管理来说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人力资源,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考核系统,对员工所拥有的技能建立档案并进行评价,这个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随时高效地遴选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
 
(二)标准化的企业工作程序
 
大多数组织,无论管理正规与否,都会有一些工作程序存在。如人员雇佣程序、采购程序、报销支出程序以及其他。
 
如果企业起初并不是实行企业项目管理,在向企业项目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就必须对这些程序进行标准化,最终形成标准的工作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标杆学习法建立明确定义的、高效的标准工作程序,这样在各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对工作方法进行口径上统一,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冲突。
 
(三)团队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将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这样都会影响到企业原有结构的既得利益者的不满,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推行企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企业原有的层级文化向新的团队文化的转变。
 
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在推行企业项目管理之前向全体员工进行充分有效的宣传;妥善处理原有领导职位的转岗问题等。
 
 
(四)有效合理的授权体系
 
项目管理的运作是通过公司高层管理者对项目经理的授权进行的,由于项目通常牵涉到项目委托人、业主、项目监理等多方面的利益,而项目经理只能调动本组织内部的资源。
 
因此,项目经理所负担的责任要大于他所拥有的权力。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运作中,对项目经理授权的"度”非常难以把握,一方面项目经理要有足够的权限来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完成项目;另一方面对项目经理过多的授权又会影响到其他组织的利益。
 
 
(五)有效的沟通平台
 
企业项目管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紧密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内部须要形成有效的沟通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在这个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具体来说,要实现企业文件传输的电子化和项目监控的软件化。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项目沟通的及时和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在每个时点上对项目进行成本、质量和时间三个维度的全方位及时监控。
 
 
 
 
 
 
 
 
金融危机下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我国各地、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诸多企业因为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企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下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首先阐述了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的必要性。
 
 
 
其次。从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管理的重要目标;
 
 
 
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把人的行为规律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
 
 
 
把民主管理真正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管理的基本保证;
 
 
 
把提高人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把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作为管理的基本措施这几个方面对企业管理中怎样坚持以人为核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融危机 企业管理 以人为本


一.前 言

从2007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XXX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美国通用公司申请破产、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在短短的一年期间。
 
 
 
次级债危机迅速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被认为是全球金融枢纽的华尔街也风雨飘摇,引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
 
"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
 
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我国各地、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诸多企业因为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经营困难甚至破产。
 
 
 
金融危机下,如何加强企业管理?这个向题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危机下.企业管理更应该以人为本,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仅供商榷。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造成市场疲软,发展放缓。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带来的企业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当前全球金融形势悲观,各大产业都在削减成本应对压力。
 
第二,外贸业务影响严重。
 
金融危机将使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在这种形势下。
 
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企业来说.企业面临着需求萎缩、出口减少的现象。
 
第三,企业的市场拓展较难。金融危机下,由于原材料上升导致物价上升,而消费者收入反而减少,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
 
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下降。
 
因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
 
第四,融资难,资金链面l临断裂。
 
金融危机使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和策略都发生了变化目前。
 
加之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
 
企业已经普遍感受到现金流对运营的压力。

然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
 
 
 
金融海啸又是企业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提升管理内功、夯实基础管理、整合产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历史机遇。
 
 
 
企业要想把握住这个机遇,就会比以往更加关注于企业管理内功的夯实和基础管理的提升,企业应抓住变革机遇,突破原有的管理瓶颈,创新商业理念和变革管理行为,构建起更具能动性、灵活性与应变力的组织管理形式,让大企业变轻、变快,小企业变精、变强。让管理形式简捷化、管理行为高效化。
 
 
 
促成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谐共赢。
 
 
 
这样就金融危机就造成了企业管理以人为本的契机。
 
 
 
对于现代企业。竞争实质上是对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的竞争。但最终应该归结于人力资源的竞争,因为人是最为重要的资本,没有人,什么也做不成。
 
 
 
IBM总裁老华生说过:"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
 
”此话一语道出"人”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资源.同时也是金融危机下.企业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三.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的必要性

所谓以人为核心.就是在企业管理中把人摆到中心位置,通过强化"人”的管理,来带动和促进"物”的管理,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强化。
 
在企业管理中,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1)从生产力"三要素”看,人是构成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古往今来,不论人类生活在哪一个历史时期,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要素。
 
 
 
生产的过程就是三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变化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必须具备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但物是死的.人是活的。
 
 
 
"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在企业中.要想科学地管理好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首先科学地管理好从事这些活动的人.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地对人的管理,很难想象能发挥技术、设备的作用。

(2)从企业管理的历史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
 
企业管理作为一门比较系统的科学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是专制管理阶段,视人为机器,被称为"鞭子加饥饿的管理”;
 
二是温情管理阶段.即通过给工人恩惠来收买工人效忠企业,被称为"麦芽糖式的管理”;
 
三是科学管理阶段,采用"完成任务高报酬制度”,以专家为中心的组织职能取代~人说了算的"万能厂长”制;
 
四是人际关系管理阶段。在企业内发扬民主.建立提案制度.注重劳资合作为基本待征;
 
五是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管理阶段,即运用行为科学原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人的精神追求的管理。
 
前三个阶段,强调的是组织和技术的作用,视人为"物”,可以说是以"物”(或技术、生产)为中心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靠棍棒和皮鞭、纪律和金钱已难以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企业管理就过渡到以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管理阶段。
 
管理的中心也就由"物”转向"人”。

(3)从企业诸多要素的关系看,人的活动支配一切
 
作为一个企业,总是由机器设备、钱财、技术、信息、机构和人等基本要素组成。在这些要素中.究竟哪一要素起决定作用.应以哪一要素的管理为核心,需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管理的实践证明,企业中人的活动支配一切:企业的资金靠人使用;设备靠木操作,信息靠人搜集、处理和利用,产、购、销、调、存、转靠人组织、决策、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环节靠人去实现。
 
 
 
所以.企业管理实质上是对企业中人的活动.物的使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过程,就是对人的因素。
 
 
 
即智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运用和管理过程。
 
一个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人力使用系统。管理工作如果失去了"人”这个基本要素,就会变成"真空”。
 
 
需要指出的是,以人为核心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不矛盾。
 
以人为核心是对企业管理而言。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
 
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是生产经营.它是企业管理的对象或内容,而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督促和调节,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四.金融危机,在企业管理中怎样坚持以人为核心

企业中,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它本身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政策性、技术性。而且与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密切相联。
 
从当前企业管理的现状看,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管理的重要目标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内在因素和质量,它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具体可分为: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文化基础知识、技术f业务)知识、专业技能。企业中,提高人的素质的工作主要是系统教育和岗位培训。
 
 
 
之所以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对人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从根本上说,是由管理的二重性所决定: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这就决定了劳动者必须熟练地掌握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企业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管理,这就决定了必须对职工进行系统的政治教育。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使其具备基本的政治觉悟。
 
在企业中。人的素质严重制约着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发展后劲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所谓调动积极性,就是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持续地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并维持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充足的工作干劲。
 
 
 
人的积极性由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大因素组成。
 
 
 
企业中.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教育工作、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等。从激励的角度看。这些工作体现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双项功能。
 
 
 
调动职工积极性是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途径,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
 
 
 
所以,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概括为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管理。
 
 
 
作为管理者, 要管好企业,关键在于遵循人的行为规律,实施有效的激励,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积极性×能力.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主要靠激励。

(3)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以人为核心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有效地利用劳动力是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作为管理,能影响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是通过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是通过正确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使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实现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结合,以便最有效地发挥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
 
要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就必须加强劳动管理,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结合。
 
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善劳动组织。加强定员定额;维护劳动纪律;开展劳动竞赛,组织劳动分配等。

(4)把人的行为规律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心理学家揭示的人的个体行为规律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
 
在传统的管理中,以"事”或以"物”为中心,在管理方式上强调"权威”和"服从”,在管理手段上提倡"恩惠并施”。
 
因此.在人的管理上很少考虑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特点。
 
导致管理上的低效率。
 
企业管理转到以人为核心以后,要求管理工作体现人的需要.依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分析人的心理,预测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施有效的激励,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来取得工作成效。
 
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管理之所以称之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是因为它体现人的需要。遵循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
 
当前。在一些企业中存在一种倾向,重视按经济规律办事,轻视按行为规律管人。
 
实质上两者是密切相联的,按人的行为规律管人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必要条件.按经济规律办事是按行为规律管人的必然指向。
 
事实证明,如果仅从管"物”的需要出发去管"人”,就从根本上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管理的要求,其结果既管不好"人”,也管不好"物”。
 
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管理,就要掌握职工的需要.并把这种需要与管理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职工的动机,正确的引导控制职工的行为。
 
从而调动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去实现目标。

(5)要把民主管理真正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有关以人为核心管理的理论很多。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人的精神追求,尊重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职工群众依据国家法律规定。
 
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参加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它在满足职工精神需求,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的优势,因为企业民主管理既使职工享有主人的地位.又使职工享有主人的权利,为职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制度保证。

实践证明,要搞好职工民主管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既要提高各级领导(包括工会于部)尊重职工民主权利的自觉性和强化民主管理的本领:又要启发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从当前的现状看.要搞好职工民主管理,
 
首先要使各级领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认真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其次,要充分尊重职代会的民主管理职权,使其名符其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把民主管理的原则贯彻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不要仅仅体现在职代会期间;
 
四是党政领导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支持,为工会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6)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管理的基本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主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因此,讲人的管理不能不讲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引导和满足人的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搞好以人为核心管理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根本途径,是协调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是生产经营工作的熏要保证。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重视人的精神追求,就是重视人的因素,就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句话.就是重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对人进行管理.
 
主要是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的思想、立场、观念为对象进行的。
 
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大量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工作热情问题和工作干劲问题。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进行。
 
 
 
一般来说,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健全的工作机构;素质高、能力强的政工队伍和骨干队伍.科学的目标体系,灵敏的信息体系.奖惩分明的考核体系。

(7)把提高人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人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发: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一种综合能力。
 
人们生活在社会的具体环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采取不同形式、方法实施自我管理。
 
人的一生处在社会管理.同时也处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
 
社会管理是条件,自我管理是根据,社会管理要通过自我管理起作用。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不仅要发挥从外部对人实施管理的职能。更重要的应通过各种途径对人施加影响,激发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不管人们承认与否.自我管理始终在人生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管理只有调动人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人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根本的是通过各种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自我管理具有充实的内涵和正确的方向。
 
人们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就为企业管理准备了必要的基础,将大大增强管理效果。

(8)把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作为管理的基本措施
 
企业的管理队伍主要指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
 
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
 
 
 
要管好人,首先要管好管人的人。
 
加强管理者的自身建设,使之具备基本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否则就无法对人实施有效的管理。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干部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强化以人为核心管理的需要。
 
 
 
在有的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和能力状况已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因此.要把管理队伍的建设作来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全体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德、才、学、识水平。
 
 
 
二是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不断提高实际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干和较强的管理工作能力,有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平易近人的领导作风等,从而在群众中建立起较高的领导威信。
 
以便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结 语

总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促使企业在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功能上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惟有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符合新世纪对全面发展的企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因而在企业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形势和新时代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抗击金融危机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
 
也是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于增强企业实效。
 
提升企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管理里引入细化、量化原则
 
细化、量化原则在很多知名企业中被运用。
 
当前,中小企业在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引入量化、细化原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细化;量化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企业竞争加剧,企业的成功更多的依靠全方位的管理和较量.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维护的经验告诉我们:规范化、标准化各项业务活动,建立有效管理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业务的细化、量化。

一、引入细化、量化管理原则的成功案例及启示

(一)细化、量化原则的内涵企业管理中的细化、量化,是将事件或项目细化成一系列关键决策点,并对这些关键决策点进行数字式的标准化管理的管理方式?
 
做进一步理解是将影响企业运作效果的诸多因素加以分类,是流程及重要影响因素的标准细化、量化,并授予印证与检查,从而保证在工作当中工作效果的统一性及有效性。
 
同时,最大程度上使企业的成功经验得以留存,从根本上解决单单依靠"人”来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一种先进的思想方法。
 
这一方法的导入可以将原本企业在工作中认为最难掌握的结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二)引入细化量化原则的成功案例国外大多数先进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一方法,在国内也正被众多行业领导企业所接受。
 
以海尔为例,众所周知,海尔案例被列入哈佛MBA教材,创新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市场创新是海尔的创新文化之一,而这种市场创新就是通过对市场的细化原则所实现的。
 
海尔用细分市场的办法,使产品更加当地化,款式更加人格化,从而达到投入产出的最优边际效益。
 
夏季,洗衣机的销售属于淡季,这几乎在所有洗衣机销售人员的思想中已成定势。张瑞敏也知道夏季洗衣机的销售是淡季,也存在淡季的思想。
 
但是,他坚持一种"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l2 的理念,他不相信没有可以挖掘的市场,他细致而反复的思考着!从自身的产品开始找问题,夏季衣服都是轻便易洗的,而洗衣机的容积却很大,用水量大,洗衣用水的注入、导出就很麻烦,况且浪费水资源,用户宁愿手洗。
 
发现了问题,找出了原因,解决办法就是:技术开发新产品,缩小洗衣机的容积,变换洗衣机的规格、型号,发明最轻便适用夏季洗衣的新产品,以迎合市场、迎合用户的需求,从而引发了夏季洗衣机销售热的浪潮。
 
张瑞敏说"市场对海尔产品的饥饿感主要是海尔细分市场,多品种策略所致”。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细化市场到个性化满足的飞跃过程的体现。
 
针对问题本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创新的过程也充分地贯穿和体现着细化、量化原则的运用和实施。
 
不仅仅海尔有这样的成功案例,许多大企业都把细化、量化原则看作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法宝。
 
麦当劳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就曾说过"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来操作,产品无差异,因为我们有严格的量化操作手册”。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已经成功地守业160多年了,宝洁是全球范围内最早提出"品牌量化管理系统”的公司,许多人认为宝洁是一家神秘的公司,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约翰·白波先生说过"真正的神奇源于一套客观科学的量化管理系统”,这充分地说明了企业管理中实行细化、量化原则的必要性。

(三)成功案例的启示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中所贯彻实行的细化、量化原则,已经实践证明有极大的可行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符合企业的成功海尔案例,更说明中小型企业可以广泛借鉴并切实运用企业管理中的细化、量化原则。只有量化的东西,才可以被当作标准来执行,才有了评估、评价的依据。
 
当然,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中小型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来合理、有效的运用这一细化、量化原则。

二、细化、量化原则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国外以及国内大企业中成功运用的管理原则,中小企业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地运用。

(一)管理层缺乏细化、量化管理的理念管理层在管理中具体运用细化、量化的管理模式,是指在对下属布置任务时,是否将工作以细化、量化的形式提出具体要求,并使之涵盖工作的全过程。
 
"量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时量、数量、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工作的时间量;"数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主要是指完成工作的标准。
 
如果没有实现对任务的量化,下属在执行中必然会有偏差,影响工作质量。"细化”是指在无法具体量化的条件下,对工作逐层逐级的进行细分,以细求精、以精求效!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经常能够遇到管理者埋怨下属抓落实不力,告诉让办的事没有照办;告诉让办好的事,办的不好,未能达到管理者预想的效果。
 
究其原因,也就是是否运用管理中细化、量化原则的问题。
 
缺乏细化、量化意识的管理者,一般采用"赶快去办”、"抓紧去办”之类的布置办法,确实属于急事,再加上一个口头语"马上去办”。
 
由于在布置工作中没有使用带有可量化的词语,只是使用难以量化而又无法细分的程度副词,下属在执行时必然或多或少的出现领导者满意度低下的状况。

(二)细化、量化原则没有引入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不够细化,岗位职责分工不清”是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为此导致角色混乱,工作中互相推委,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效率。
 
这是因为,在组织结构的职权划分、岗位职责的界定问题上没有引入细化、量化原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清晰完整的岗位职责划分,过分的概括、笼统,让职员感觉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量化标准,无法将一些容易出现空白区域的工作最终落实到直接责任人。
 
如就物流行业库房人员来说,似设一个厍房有两位保管,一位负责原料的保管,一位负责辅料的保管,那么,如果出现与原辅料相关的暂存物资购进入库由谁来负责?
 
在一方货物大量入库时对方是否有义务进行配合?
 
若两位保管下设有两名原辅料装卸工,鉴于人员优化方案的实施及高效职能的运行而未招入卫生工时,库房内的地面卫生、玻璃、产品等是如何分配的?
 
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没有足够细致的相关制度规定,不对职责、分工情况进行明确的划分,就会出现推来推去,导致无人管理的局面,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秩序保持,效率问题更无从谈起。
 
在规章、制度中引入该原则,可以明确职责,避免出现空白,从而提高工作秩序和效率。

(三)工作流程没有实现量化、细化实践中,很多中小企业的工作流程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流水线工程,没有对工作的每~环节细化、量化,或是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出现了薄弱环节或中断状态,使其无法形成闭环循环状态,导致整个流程的工作效率低下。
 
如在我们蒙牛企业管理中所实行的P—D卜C—A流程。
 
P代表计划,D代表执行,C代表检查,A代表整改,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循环系统。
 
倘若能够很好的运行,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一旦某个环节弱化或是出现中断,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流程的正常运行。
 
而这种良性循环的工作流程并没有在中小企业中得以实施由于没有切实引入细化、量化的管理方式,中小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上述不良现象,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贯彻执行细化、量化原则,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引入细化、量化原则的具体措施

企业管理中细化、量化的精髓就是将工作中各项具体工作流程步骤进行量化评估。关键是就重要流程步骤及其关键因素进行标准量化,从而保证整项工作的结果不会产生根本性错误。

(一)使管理层树立细化、量化的管理理念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应当改变过去的粗放式管理理念,注意管理方法的运用,要遵循企业管理中细化、量化原则。

(二)规章、制度中引入细化、量化原则目前,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规章、制度,也有很多中小企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岗位职责作为企业重要的规章,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要。

(三)工作流程实现量化、细化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工作流程上的缺陷,企业应具体的细化、量化到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一个工作流程的起点是什么?
 
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具体的下一步工作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最终的完成效果应该是什么样的?事实上的完成情况怎么样?
 
在一个企业中,无论领导也好,员工也好,都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流程,涉及到技术性的,还要有相应的操作规程。
 
在一个完整的流程或规程中,每一个"细胞”环节所处的状态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运行效果,所以,一定要杜绝中断状态,重视薄弱环节的巩固和维护。
 
同时,监督部门有了量化的审核标准,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追踪、确认。

通过吸收和借鉴大企业管理中细化、量化原则的具体运用,准确、合理、有效的遵循细化、量化原则,中小企业就能够增强工作的切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增强整体的经济实力。
 
 
 
 
 
 
应用经济学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工作
 
经济学是一门"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最大利用效能 的学问。
 
将经济学中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融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去.就会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阐述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重视个人利益调整的过程企业管理工作才会有针对性

所有改革方案.无论是国家的还是企业的,都是对在这个相关环境中个人利益的调整。
 
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干部、员工个人利益调整的过程。企业经营者千万不要忽视因个人利益调整而带来的负面作用。

个人利益调整是否适当、适度 适合,关系到整个改革能否成功。
 
企业在进行制度设计 体制改革、机制转变的时候,要尽力产生正帕累托过程(人人无损,只有得利多少的过程) 要非常关注非帕累托过程(甲得利乙受损的过程)或(甲受损乙得利的过程):一定要禁止负帕累托过程(人人无利,只有受损多少的过程)。
 
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搞清我们所处的改革环境、我们所实施的改革措施,可能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帕累托”过程,每一种"帕累托 过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新情况 新问题,我们应有什么样的新办法、新措施来应对个人利益调整的过程。
 
企业管理工作必须考量-- 资产在改革过程中的利益.但不能只重视利益.或者把利益调整简单划归为"顾全大局”.
 
轻视员工个人合法利益的结果.必然是增大改革的成本.
 
改革甚至有可能归于失败。
二、重视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原因,企业管理工作才会有预见性

营造一个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环境,是企业经营者肩负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经济学角度看,如何应对不利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发事件,研究、分析产生突发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预见性。
第一.为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人的选择或者组织的选择一般都是有理性的,但是当事双方理性选择的累加,结果不一定都是理性的.群体人和组织之间选择的博弈结果往往是非理性的。
 
企业管理工作要防范非理性的突发事件的发生,要防止非正规组织的形成,要对突发性事件非理性结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二.在个人或群体人选择之前,如果增加信息沟通,特别是博弈双方信息交流对称.
 
可以避免突发事件非理性的选择结果。我们事后分析产生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归纳为"情理之中 ,但如果增强企业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加强必要的信息沟通、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突发性事件就不会在"意料之外”。

第三,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法与分解的思维方法.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博弈结果。
 
用分解的思维方法看.对囚徒个人来说,选择坦白是最好的;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法看 当另一囚徒也这样选择时.显然坦白的选择是最坏的,都选择不坦白才是最好的。
 
企业管理工作要让工作对象学会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法,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工作本身要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法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原因 要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动机、情绪、观点和利益.选择最佳的管理工作切人点。
 
千方百计化解各种矛盾,企业管理工作一定要讲科学的方法,包括学会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法来指导和开展管理工作。

三、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工作才会有生命力管理工作可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
 
推行企业文化的行为、决策等,也需要遵循成本收益的规律。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的其他投资决策相统一. 共同构成企业的战略选择,是企业管理工作有生命力的主要途径。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仍然要坚持”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企业体制、机制和制度的集中反映。
 
决定价值观认同和公平感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合理性、优越性及符合市场规则。
 
企业管理工作只是起到营造一种氛围、环境的作用。
 
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一经营骨干、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一一感到自己的目标、理想和价值观通过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可以得到实现时 他们就愿意为企业付出努力。
 
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 又是企业经济基础、综合实力的反映,没有企业的经济实力发展,任何企业文化都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忽视企业管理工作的"转化”作用。企业管理工作目标之一是要激发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动力。
 
只有当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通过企业文化认同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也认同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时,利益相关者才会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的动力。
 
企业管理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将企业的”市场意识”、 价值观念”转化为企业文化、认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渗透到给予经营骨干、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各项支持中去。
 
因此说: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是决定经营骨干、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持续创新的基础。
 
只有当企业文化认同感增强时,经营骨干、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创造力和积极性就会持续增加。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必须要解决源动力问题。
 
企业管理者可以控制员工的身体,却不能控制他们的思维,也很难买到认同、创造和主动性。正如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

"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 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
 
企业文化源动力,关键来自企业决策、管理层在企业中的不断挖掘、培育和光大。管理工作要回答好下列三个问题:
 
①百年老店,必有一套日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适合市场运行的规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长久性地办好公司.
 
②能否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企业要有核心竞争能力;那么我们靠什么精神力量来保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③企业生存之道在于盈利;公司股东会 董事会的新观点、新思路,我们如何传递到公司员工中去呢7解答好上述三个问题,企业管理工作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受到各方欢迎,焕发出生命力来。

四、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企业管理工作才会有说服力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企业经营者必须熟悉、掌握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关的、与员工自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法律为依据,增强企业管理工作的说服力。

1 把握好"现代企业制度本质是权力制衡的概念。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各负其责、各有不同的权限,相互之间形成制约机制。

过去的上下级关系如今变成了出资者与打工者的关系、产权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股东与公司的关系:过去的行政领导发文、布置任务的形式如今变成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开会讨论的形式;过去的按上级意图经营的行为如今变成了企业独立自主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为等等。
 
适应这些变化,企业管理工作就一定要摒弃旧有的条条框框束缚,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对企业所有的经济行为包括做人的思想工作在内.都要建立起长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这是企业最为基础、经济、管用的管理措施。
2、把握好 法律、法规有规定与没有规定”的界限。
 
企业做任何事,都要消耗或者占用各种经济资源,都要讲究投入与产出比例。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需要,可以去做也可以不做.应该让企业自己去权衡利弊得失。
 
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会同时挤占企业资源,它只会降低企业利润的边际效应。
 
从提高经济效率角度讲,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企业最好不要去做。
 
因为企业运行有其自身的轨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只能促使企业消耗更多的经济资源,降低企业市场效率。
 
企业任何活动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一个范围问题。
 
企业经营者要学习和熟悉法律法规内容,区分好"法律、法规有规定与没有规定”的界限,为企业降低经济资源占有、减少无效劳动把关。

3、把握好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的内涵。
 
《公司法》有六个地方提到要通过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实行企业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工会法、劳动法规定,订立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方案,应当提交职代会通过。
 
股东会是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集体合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方案以外,企业中涉及制度、机制、体制的改革方案,在企业股东会、或董事会通过后,应当让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融合进来,实行灵活多样的民主管理方式。

近几年企业转轨变型中.新旧体制碰撞时对企业管理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总结。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将科学原理融入企业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怎样促进经济的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国整个国民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商管理单一到系统,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了。
 
建立并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工商管理部门应做的工作。
 
本文主要对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做一简要的分析。

工商管理 经济发展

1 概述

在市场经济中,要维护好市场的秩序,除了应该完善法律体制外,还应该运用工商管理.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发挥工商管理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

2.1充分强调好良好的信誉制度在一个经济环境下,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那么这个经济将无法运行下去,难以使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只有交易的双方充分的自觉维护信誉,那么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才能上去,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发展。

在政府各部门职能当中,工商管理部门主要是承担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
 
因此,在经济中,工商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系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每一个经营主体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进入市场经济当中,所以既要满足自身的利益,还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工商管理部门要引导市场经济的主体朝着长远的目标努力,使他们自觉维护好自身信誉,从而更好的维护经济秩序,使他们能够在安全、公平、诚信的环境当中发展。

2.2 树立良好自身的管理意识,使经济快速发展一个正确的管理意识使工商管理部门都能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上,要不断的解放思想。

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充分的改变传统观念,使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研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来完善企业改革的措施。
 
此外,工商管理部门的另一个职责就是全心全意的服务观念。
 
在执法时,不仅要严格执法,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准。
 
所以,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经济基础。在实践当中,要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使职能的服务范围放宽,从而更好的加快经济的发展。

2.3 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管理与引导的关系,充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中,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致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所有的经济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方针、法律、政策、法规制约,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对经济主体进行监督,不能把局部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
 
每一个商品的经营者必然想要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不顾国家利益而从事自身的经营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纠正、引导。
 
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尽量使他们向最基础的产业发展。对于那些设备比较落后、产品销售不好、污染严重以及效益差的产业一定要严格把关,引导其向其他产业转行,并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争取使他们得到最大的支持,从而科学妥善的处理好这一类企业的改革。

要充分依据市场的导向,保证企业能够顺应市场。
 
首先,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如果当地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了,那么可以引导他们到外地进行发展。
 
其次,就是对一些本地区非常短缺的行业,一定要在技术以及资金上给予帮助,要充分与政府联系,给他们一些政策上的扶持。
 
再次,对一些国家限制的行业,并且本地区已经饱和的行业,无论如何也要把好这个入关口,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充分考虑大局,转行去做其他的产业。

因此,工商管理部门要严格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市场为依据,通过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可以既保证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又满足了自身的利益,同时对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4 严格按照原则行事,充分促进经济发展伴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前一些过时的政策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
 
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补充,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的同时一定遵循以下原则。

要从企业的自身特点着手,真正的为企业着想。企业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肯定是会进行改革的,所以也就会涉及到工商管理方面的职能。
 
因此,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协调工作,不拖欠,不推迟,能办的要尽快办,不能办的也要作出详细的解释。
 
对于企业,不要说一些空话,要在改革的基础之上,大力扶持,切切实实的为企业的改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按照法律法规来行使自身的职能。各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宣传法律法规的力度,使企业自觉的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要防患于未然,对于一些问题的出现,一定要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问题过后一定要反思。
 
保护人们的正当权利,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处理好各类事情。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卸,更不能按照那些老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的不同特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而寻求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

2.5 优良的工商管理作风,推动经济的发展全面实行工商执法公示制度。
 
工商管理执法以及事务服务等方面都要实行严格的公示制,从而规范执法行为。
 
对国家新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从而做到条理分明,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按时的了解到信息,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在经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从侧面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商部门要充分的融入到企业当中去,更好的搞好管理和服务。
 
在企业的改革过程中,要实行分区管辖,要对大企业进行定点联络,小企业分片管理,重点难点当场就要解决,重大的项目要进行跟踪,特殊的问题要特别的解决。
 
总而言之,工商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做好公仆,为企业塑造好形象,使企业满意,使企业更加信任工商管理部门。

加强监管执法的方式,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就要改革监管的执法方式,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更好发展。

3 小结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工商管理只有整合各项职能,才能争取工商管理的最优化,不仅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加快了工商管理部门的创新。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使企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
 
 
 
 
信息电子商务与应用
 
电子商务( E - business)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以在线的形式实现用户、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员工进行交互的商业运营模式。
 
今天, Internet为电子商务带来了飞速的增长,但现在的电子商务应用遇到了局限。
 
目前,大多数商业网站都像是提供数据和逻辑的孤岛。
 
它们不同其他的商业网站协同工作,当前在站点之间建立有用的交互是很痛苦的。
 
通过用Web Services,使不仅两个站点,而是许多站点能够更容易地相互间协同工作。
动态电子商务;Web Service; 多层结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集成
一、动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形式: B2C和B2B。B2B模式是企业级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更核心的是市场潜力比零售业大一个量级的企业级电子商务过程。
 
 
 
企业级电子商务是一个将买方、卖方以及服务于他们的中间商(如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易行为集成到一起的电子运作方式。
而这种技术的使用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计划、生产、销售和运行模式,甚至改变整个产业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
动态电子商务是着重于B2B 的综合性和基础设施组成上的下一代电子商务,通过调节因特网标准和通用基础设施为内部和外部企业计算创造最佳效益。
 
 
 
动态电子商务实现的关键是Web Service。Web Service就是原来的组件技术思想在Internet时代中的进一步发展, 它集成了CORBA、COM /DCOM等各种组件模型技术,是原有各种组件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它不仅已作为动态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Web Service框架在Web Service的世界里,三个操作都包含三个不同的技术。
 
发布服务使用UDD I (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 ,查找服务使用UDD I和WSDL(Web Service描述语言)的组合,绑定服务使用WSDL和SOAP。
 
 
 
在三个操作中,绑定操作是最重要的,它包含了服务的实际使用,这也是容易发生互操作性问题的地方。
 
 
 
正是由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对SOAP规范的全力支持才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实现了无缝互操作性。
电子商务驱动了Web Service的发展,Web Service是高度可集成的、基于Web的对象,能够将你现有的企业应用使用SOAP包装、WSDL 描述,从而发布企业的商务功能或商务数据。
Web service使应用程序之间可以通过Web交互,而不管应用程序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或用不同的语言编写。
 
 
 
通过Web service,应用程序间可以共享数据,在这种环境下,Web Service成为应用程序集成的平台。
三、多层分布式应用程序企业级的商用应用程序开发中,企业里经常都要把用不同语言写成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各种程序集成起来,而这种集成将花费很大的开发的力量。
 
 
 
你的应用程序经常都需要从运行在古老的IBM主机上的程序中获取数据;或者再把数据发送到主机或UN IX应用程序中去。
 
 
 
即使是在同一个平台上,不同的软件厂商生产的各种软件也常常需要集成起来。
 
 
 
通过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用标准的方法把功能和数据暴露出来,供其他的应用程序使用。
 
 
 
用Web service集成应用程序,可以使你公司内部以及公司之间的商务处理更加自动化。
与企业级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概念基于一个常规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Microsoft最近几年为降低企业范围内应用程序的复杂性而开发了这个结构。
 
 
 
这一模型被称为"多层结构”(Multi - tier) ,原因是它可以非常容易地按照逻辑分组来加以理解。
中间层采用Web service,用户界面通过SOAP与Web service通信。
Web Service的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可互操作性,使用Web Service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
 
 
 
第一,应用程序的代码的可重用性比以前更高,当你完成一个Web Service之后,任何已授权的且连接的设备或别的软件可使用它。
 
 
 
第二,增强企业之间应用程序的交互能力,提高数据的集成。最新数据源的集成很简单,即使它距离你很远,你也可以很简单地把它拿来同别的数据一起,在你的决策系统和分析工具中使用。
 
 
 
第三,相对于现在的软件,Web Service可使你开发出能完成更加复杂功能的软件。你不仅可以使用一个节点的处理能力,你也可以使用与之相连的别的结点的及节点之间的处理能力。
 
 
 
Web Service的使用给软件业带来的革命好比是制造业中从手工转向流水线。安全,自由的数据流可提高效率,使你有机会接触或服务于更多的客户,产生新的合作关系。这些商业需求促使了WebService的发展。
四、下一代Internet服务模式"电子商务随需应变”( e - business on demand) 。
 
 
 
就是企业用户在需要企业管理程序、商业数据库资料时,不必再独立投资建立内部的全套软件和程序,只需到应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网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库(Web Service)里去调一个出来用。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首先,不用再付软件和程序本身的高额费用,而只需付软件使用费,成本大大降低,使用更加简便和经济。
 
其次,企业的电子商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直接地得到专家的协助和技术支持,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五、小结

本文介绍了Web Service的动态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可以利用WebService创建多层分布式结构,这种分布式构建实现了跨平台的可互操作性,提高了软件模块的可重用性,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时间。
 
Web Service集成各种应用,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使得新型电子商务应用和动态服务集成能迅速发展,推动下一代Internet服务模式的开发应用。
 
 
 
 
 
 
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

蓝海战略概述

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提出的。

蓝海战略认为,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

蓝海以战略行动(Strategic Move)作为分析单位,战略行动包含开辟市场的主要业务项目所涉及的一整套管理动作和决定,在研究1880年~2000年30多个产业150次战略行动的基础上,指出价值创新(Value Innovation)是蓝海战略的基石。
 
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不是比照现有产业最佳实践去赶超对手,而是改变产业景框重新设定游戏规则;不是瞄准现有市场"高端”或"低端”顾客,而是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大众;不是一味细分市场满足顾客偏好,而是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

一个典型的蓝海战略例子是太阳马戏团,在传统马戏团受制于"动物保护”、"马戏明星供方侃价”和"家庭娱乐竞争买方侃价”而萎缩的马戏业中,从传统马戏的儿童观众转向成年人和商界人士,以马戏的形式来表达戏剧的情节,吸引人们以高于传统马戏数倍的门票来享受这项前所未见的娱乐。

红海和蓝海战略比较

如何构思蓝海战略
 
构思蓝海的战略布局需要回答四个问题:

哪些被产业认定为理所当然的元素需要剔除?


这个问题剔除产业中企业竞争攀比的元素,这些元素经常被认为理所当然,虽然他们不再具有价值。

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被减少到产业标准之下?

这个问题促使作出决定,看看现有产品或服务是否在功能上设计过头,只为竞比和打败竞争对手,企业所给超过顾客所需并徒然增加成本。

哪些元素的含量应该被增加到产业标准之上?


这个问题促使去发掘产业中消费者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哪些产业从未有过的元素需要创造?

这个问题帮助发现买方价值的全新源泉,以创造新需求改变产业战略定价标准。

一个成功的蓝海战略必须具备三种特点


蓝海战略六项原则


蓝海战略共提出六项原则,四项战略制定原则: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和两项战略执行原则: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蓝海战略原则之一:重建市场边界

从硬碰硬的竞争到开创蓝海,使用六条路径重建市场边界。

1、产业:跨越他择产业看市场

红海思维:人云亦云为产业定界,并一心成为其中最优。

蓝海观点:一家企业不仅与自身产业对手竞争,而且与替代品(Alternatives)或服务的产业对手竞争

实例: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于1999年推出i-mode手机一键上网,将只使用语音服务的顾客变为使用语音和数据服务(音乐、图片、资讯)的顾客。

2、战略集团:跨越产业内不同的战略集团看市场

红海思维:受制广为接受的战略集团概念(例如豪华车、经济型车、家庭车),并努力在集团中技压群雄。

蓝海观点:突破狭窄视野,搞清楚什么因素决定顾客选择,例如高档和低档消费品的选择。

实例:曲线美健身俱乐部专为女性服务,剔除奢华设施,小型化社区布点,会员依次使用一组器械,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完成,每月只需30美元。

3、买方群体:重新界定产业的买方群体

红海思维:只关注单一买方,不关注最终用户。

蓝海观点:买方是由购买者、使用者和施加影响者共同组成的买方链条。

实例:诺和诺德公司是一家胰岛素厂商,将胰岛素和注射笔整合创造出NovoLet注射装置,便于病人随身携带使用。


4、产品或服务范围: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看市场

红海思维:雷同方式为产品服务的范围定界。

蓝海观点:互补性产品或服务蕴含着未经发掘的需求,简单方法是分析顾客在使用产品之前、之中、之后都有哪些需要。

实例:北客公司发现市政府并非关注公交车本身价格而是维护费用,通过使用玻璃纤维车身,提高车价却降低维护成本,创造了与市政府的双赢。


5、功能情感导向:跨越针对卖方的产业功能与情感导向

红海思维:接受现有产业固化的功能情感导向。

蓝海观点:市场调查反馈的往往是产业教育的结果,企业挑战现有功能与情感导向能发现新空间,如果在情感层竞争,可否去除哪些元素使之功能化?反之亦然。

实例:快美发屋针对男性,取消按摩、饮料等情感元素,以"气洗”替代"水洗”,专注剪发,使理发时间减到10分钟,费用从3000降到1000日元。

6、时间:跨越时间参与塑造外部潮流

红海思维:制定战略只关注现阶段的竞争威胁。


蓝海观点:从商业角度洞悉技术与政策潮流如何改变顾客获取的价值,如何影响商业模式。

实例:苹果公司通过iPod和iTunes提供正版音乐下载服务,提高海量音乐库、高音质、单曲下载及低费用(0.99美元/首)。

蓝海战略原则之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

一个企业永远不应将其眼睛外包给别人,伟大的战略洞察力是走入基层、挑战竞争边界的结果。蓝海战略建议绘制战略布局图将一家企业在市场中现有战略定位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开启企业组织各类人员的创造性,把视线引向蓝海。

战略视觉化四步骤

蓝海战略原则之三:超越现有需求

通常,企业为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努力保留和拓展现有顾客,常常导致更精微的市场细分,然而,为使蓝海规模最大化,企业需要反其道而行,不应只把视线集中于顾客,还需要关注非顾客。不要一味通过个性化和细分市场来满足顾客差异,应寻找买方共同点,将非顾客置于顾客之前,将共同点置于差异点之前,将合并细分市场置于多层次细分市场之前。

非顾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徘徊在企业的市场边界,随时准备换船而走的"准非顾客”。

这些"准非顾客”,在找到更好的选择前,只是最低限度地使用现有产品和服务,一旦有更好选择就会换船而走。例如针对上班族无所适从的午餐,英国Prêt A Manger快餐厅关注上班族午餐的共同需求:快速、新鲜、健康,提供新鲜美味的成品三明治,免除餐位,将购买行为缩短为90秒,每年在英国得以售出2500万只三明治。

第二层次:有意回避市场的"拒绝型非顾客”。

因为市场现有产品或服务不可接受或者超过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不使用。1964年德高广告创造了"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概念,此前户外广告为公路广告牌和运输工具广告,广告呈现时间很短,德高意识到缺乏市中心固定广告放置点是产业不受欢迎的原因,为此,德高通过向市政府免费提供街道家具及其维修保养,出售广告空间获得高达40%的利润率。

第三层次:处于远离市场的"未探知型非顾客”。

产业内的企业通常从未把这些"未探知型非顾客”定为目标顾客,这些人的需求常常被想当然认为属于其他市场,如果企业知道他们丢弃的此类顾客数量之大肯定大吃一惊。例如牙齿增白从来被认为是牙医的事儿,当最近口腔护理厂商着眼于这种需求时,市场随之爆炸般膨胀。

蓝海战略原则之四: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建立强劲的商业模式,确保将蓝海创意变为战略执行,从而获得蓝海利润,合理的战略顺序可以买方效用、价格、成本、接受分为四步骤。

合理的战略四步骤

蓝海战略原则之五:克服关键组织障碍

企业经理们证明执行蓝海战略的挑战是严峻的,他们面对四重障碍:
 
一是认知障碍,沉迷于现状的组织;
 
二是有限的资源,执行战略需要大量资源;
 
三是动力障碍,缺乏有干劲的员工;四是组织政治障碍,来自强大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在公司中还没有站起来就被人掠倒了”。

蓝海战略根据威廉·布拉顿领导的纽约警察局20世纪90年代变革,提出了引爆点领导法(Tipping Point Leadership),其理论是在任何组织中,当数量达到临界规模的人们以信心和能量感染了整个组织而行动起来去实现一个创意时,根本性变化就会发生。
 
与组织变革理论转变大众为基点不同,引爆点领导法认为转变大众就要把力量集中于极端,也就是对组织业绩有超凡影响力的人、行为和活动之上。

蓝海战略四重障碍

蓝海战略原则之六: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执行蓝海战略,企业最终需要求助于最根本的行动基础,即组织基层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必须创造一种充满信任和忠诚的文化来鼓舞人们认同战略。当人们被要求走出习惯范围改变工作方式时,恐慌情绪便会增长,他们会猜测这种变化背后真正理由是什么。

员工距离高层越远就越不容易参与战略创建,也就越揣揣不安,不考虑基层思想和感受,将新战略硬塞就会引起反感情绪。
 
要想在基层建立信任与忠诚,鼓舞资源合作,企业需要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需要借助"公平过程”来制定和执行战略。

"公平过程”来源于社会科学家对心理学的研究,他们研究确认,人们不仅在意结果本身,也在意产生结果的过程公正,当程序公正得以实施,人们对结果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就上升。

公平过程如何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有三个因素为公平过程定义,这就是三E原则:邀请参与(Engagement)解释原委(Explanation)明确期望(Clarity of Expectation),邀请参与表达允许发表意见和反驳,表达管理层的尊重;解释原委让所有的相关人等了解最终的战略决策为何如此制定;明确期望是清晰讲述新的游戏规则,如何评价业绩和惩罚不佳。

实现公平过程的关键不在于新的目标、期望和责任,而在于人们是否清楚地理解了它们。
 
围绕公平过程的原则组织蓝海战略的制定,一开始就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创建的一部分,就能够将政治游说和偏袒减少到最低,使人们集中精力执行战略。

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是红海,市场就是红海。你怎么规避竞争?

蓝海挖掘的是没有竞争的市场,市场一旦被发现有赢利能力才会有介入者,市场才会变成红海,但是蓝海是一套系统不是一个计划或者若干个孤立的计划,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蓝海挖掘的是没有竞争的市场,市场一旦被发现有赢利能力才会有介入者,市场才会变成红海,但是蓝海是一套系统不是一个计划或者若干个孤立的计划,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国外某动物园引进大熊猫,而本地其他动物园没有引进,他的游客增多,收入增加,但是能叫"蓝海”吗?
 
又好像某品牌电脑,在主机机箱里面安装了负离子发生那个气,就大张旗鼓宣传开创了"蓝海”市场?

同一类型产品升级,不能称之为蓝海,而我认为"易PC”一类的产品可以勉强称之为"蓝海"。 书中的太阳马戏,不能称之为蓝海。

仅与各位同道相互探讨。

"太阳马戏”挖掘的是新的市场,新的顧客 在以前,马戏只是小孩子會喜歡去的地方。收費也是非常低,算是一種廉價的消費。 而'太阳马戏'所改變的就是競爭的市場規則。
 
不再只努力吸引小孩子而已,而是朝著新的市場,新的顧客而前進。(成年人與商業人士的顧客) 的確規避了傳統的競爭,而開發出新的市場。 就像牙齒美白的例子,如果你認為增加了牙齒美白也是只是"新的措施"?


不管是红海还是蓝海归根结底是竞争力的问题

其实蓝海战略也是存在竞争的。
 
只不过蓝海战略更多地考虑调整战略,以进入新的领域,避免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竞争。
 
红海则强调对流程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来实现在同一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上进行竞争。
 
这是两者的本质所在。

没有永远的蓝海,只有永远的红海。

当市场一旦被发现成有利可图的,谁不会去竞争呢?况且现今市场变化速度太快了,你今天发明了美白牙膏,我明天就造个一样的还比你便宜的,看你怎蓝?

一种思维啊,从竞争中跳出来,开辟新市场,然后从蓝变红,再跳出来找到新的蓝海……

藍海本身是與紅海同在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擦覺,只是一夕只差, 關於"(藍海)是一種思維,從競爭中跳出來,開闢新市場,然後從藍變紅,再跳出來找新的藍海”是沒有錯。
 
但是他其實是一套大型的開發系統。
 
商業理論是廣大而不是一理而致,有人對我說有"商業觸覺”的人就會擦覺到除了紅海和藍海"一夕”就是紅海和藍海的命脈。

蓝海的精髓应该就是创新意识和市场拓展,寻找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
 
很多经营理念包装得真是...

没有永远的蓝海,只有永远的红海。

没有永远的红海,只有永远的蓝海,世界是无限发展的,新的变化的永远存在

在这个红海的市场里面,小企业或者具有前景的企业,想站稳脚跟,必须使用蓝海战略,发现未竞争市场,抢占先机,树立自己老大的地位,再大的红海也不怕了~~

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是红海,市场就是红海。你怎么规避竞争?

视野狭隘是支持与批判者的共性。蓝海是纵深的未知领域:具有产品、服务的功能性创新,新生的未知新产品、服务。
 
战略是需要有较为广阔的视野,现实同质与理论同质都需要考虑,诸位,研发是不可或缺的环节,"U"的重要一端。
 
蓝海是创新型战略的理论之一,也是迂回战略中的一个亮点理论。

蓝海对要求企业或创建人有最够的创新能力,但这个恰恰是最难的;而且,一旦开拓出来的蓝海有利可图,竞争格局随即形成。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连逃跑都能被在军事上上包装成为一种策略,并被广泛传播。蓝海战略不过是隶属于大的红海的一部分而已:聚焦于有创造性革命性的新产品、面向新市场。

蓝海就是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一句广告词:经常被模仿,但从没被超越!

在实际操作上,几乎任何新产品都已经存在有类似功能的代替品了,革命性的创新机会渺茫。

理论是实践的前提,有愿景就会有将理论变为现实的动力。潜水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我想我们应该多进行一些对蓝海战略的剖析,它是有实际的例子的。
 
在这实际例子中,它是怎样实现蓝海的呢?蓝海的开拓表现在哪个方面呢?它的性质与红海中的优化有什么区别呢?

英国的硕士论文,关于谷歌的蓝海战略,发现谷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先率先开发了搜索引擎,当搜索引擎被商家发现并大量投入的时候,他开发了google 地图,让刚刚忙于开发新的搜索引擎,入微软的必应,百度的搜索之类的红海,摸不着头脑,之后他有开发了一系列的相关产品,永远走在IT业的最前端,当然,google的垄断地位也是开发蓝海战略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垄断,有资金投入,人才流入,才有新的想法,和战略来开发新的产品,与进入者抗衡,或替代者抗衡.

IPHONE是蓝海的绝好案例.

苹果蓝了一把,手机市场占有率仍只排第四,却已呈现出江郎才尽的味道,能否继续蓝下去呢?或者回到红色的低端市场竞争?

垄断才是王道,在红海中血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才能再创当初微软的霸业。



 
 
 
 
将才与帅才的区别
 
1、执行力
将才:将才肯吃苦耐劳,关键时候一个顶俩,毫不含糊;感兴趣的事情不遗余力的去做,甚至不计成本和个人得失;不感兴趣的事情则毫无成就感,工作起来不快乐;
帅才:帅才善于分解任务,并留置余地以防止突发事件;帅才对于执行力的理解重点在于控制能力。


2、管理水平
将才:将才对于下属的管理颇有师傅带徒弟的味道,往往言传身教,希望下属严格按照自己的章法来操作;不善于处理管理中的矛盾;
帅才:帅才崇尚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倡导提升下属的学习能力,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善于处理矛盾。


3、沟通能力
将才: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帅才:沟通能力强是帅才的基本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总能找到"共同语音”,适应能力强。

4、性格
将才:要么内向,要么外向,为人处世直接洒脱,不拖泥带水;
帅才:比内向人外向,比外向人内向,为人处世中庸之道,不温不火。

5、理想
将才:将才的理想在于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追求NO.1;
帅才:帅才的理想在于把擅长、不擅长的事情都做到圆满,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6、价值观
将才:将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少而精,追求单项工作的完美,并善于享受其中的乐趣;
帅才:帅才的价值观在于带领一个团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并善于享受决胜千里之外的快感。

7、亲和力
将才:将才在接触初期感觉不到亲和力,时间长了才发现很好相处;
帅才:帅才的亲和力无处不在,是形象的标志,时间长了却发现伴君如伴虎。

8、家庭观
将才:将才怕老婆的居多,不论在外面多么风光,到点了还是得老老实实回家;
帅才:帅才的家庭时间非常有限,基本上不会是一个称职的家庭角色;不过一年也会给家庭一两次惊喜。

9、学习力
将才:对领域范围内的事情兴趣浓厚,研究颇深,不断学习,工作起来事半功倍;
帅才:涉猎范围广泛,讲究学习方法,注重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综合学习,特别善于从网络中学习。

10、左右脑
将才:将才左脑居多,体系在语词思维,逻辑、理性、分析、数字;
帅才:帅才右脑居多,体现在表象思维,形象、感性、描述、模拟。

11、休闲娱乐
将才:将才的休闲娱乐一般是卡拉OK、网络游戏、小发明创造、全家逛超市;
帅才:帅才的休闲娱乐一般是咖啡厅、网球场、各类小型聚会、全家去度假。

12、最后的忠告
将才:不要对自己的生活太满足了,这往往是事业危险的信号;
帅才:不要太过于思考明天、后天和大后天的变数,这往往是健康危险的信号。

你是将才还是帅才?相信你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将才很多,但真正最缺乏的是帅才,如何做好转变需要修炼三要素:

1、胸怀:
要学会吃亏,而且是吃大亏,否则就是心胸还没有打开。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为名一种为利,他什么都得不到凭什么老跟你干?同样作为一名高管,手下为什么愿意跟着我们也值得思考。

2、人品:
首先要有一身正气,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不怕别人捅脊梁骨,其次要廉,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私欲和贪欲,很多人之所以上当不是别人狡猾,是因为自己太贪,所以财务上一定不能出问题;再其次就是讲诚信,说了一定要做,否则不说;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坦荡荡!


3、能力上修炼:
这种能力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做人的能力,要不断的学习,注重每天都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

有三种值得思考: 一种是只做事不会做人;第二种是即做事也做人;第三种就是只做人不做事。

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最主要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至少决定命运的走向。毕竟这社会需要将才比帅才多,让更多的人成为将才也许是更好的选择,也不必太奢求让将才处于不快乐的大帅位。

 
 
 
 
 
 
 
 

《创。留。转。增》 四个字,在市场上很实用

领悟它,你就懂得如何在缺乏钱脉的情况之下能够获胜;
钱在市场,钱靠人给你,人脉比钱脉更为重要;

创 - 创造新客户 (每天创造新的客户)

留 - 保留旧客户 (用心保留旧的客户)

转 - 转介绍客户 (让旧的客户愿意介绍你新的客户)

增 - 倍增客户群 (1个旧客户只要介绍2个新客户,客流不绝,生意就兴隆)

想想目前你手上的资料可以做什么?

资源整合,让人脉自动转换成钱脉。。。

 
 
 
 
「分享正能量」 四个字 : 整 、借 、学 、变。

一、整,资源整合! 能整合多少资源,多少渠道,将来就会得到多少财富!

二、借,造船过河不如借船过河。 趋势,无法阻挡; 抉择,要有智慧!

三、学,今天的企业家,赢在学习,胜在改变!古人云: 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

四、变,要想改变口袋,先要改变脑袋! 这个社会不会淘汰有学习力愿意改变的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踏着成功人士的脚步!

 
 
 
世界首富的22种习惯与风格

1、订目标,
达目标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船 只没有指南针的指引,永远靠不了岸。学会每年、每 月、每周、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天天坚持着做,一年后, 三年后,五年后,你将会积累一个大大的、成功的目 标,并自己为之骄傲。

2、尽可能多的帮助他人成功 帮助一个人,需要有付出的心态,需要有爱 心,当然也需要有助人的能力。
社交的本质就是不断 用各种形式帮助其它人成功。共享你的知识与资源、 时间与精力、友情与关爱,从而持续为他人提供价 值,一定要记得:帮助他人其实是在帮自己。你将会 获得更多的快乐、友谊、朋友、关爱和宽容。

3、不停息地编织人际关系网 人际关系同样是生产力,更是快乐的源泉。
因此,为了拥有更宽广、更具层次的人际关系。自己 要给子里的朋友能帮助你。

4、定期与朋友沟通,联络感情 朋友不是在要利用他时,才想起。
因此,编 织好自己的人际圈子,并不断扩大的同时,定期与自 己圈子里的朋友保持联系。比如:常打打球,看电 影,喝咖啡,吃饭,结伴旅行,沟通聊天,做有益的 事情。常来常往,朋友才会感情更深厚。

5、勇敢和自信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自信 的人。
具有勇敢和自信品格,一定会使你在职场攻无 不克,战无不胜,创造神奇。所以,要不断修炼你的 自信心和勇气,使自己在做事的时候,在创业的时 候,更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6、尊重他人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职务高低之别, 没有钱多钱少之分,高低贵贱人格平等。
因此,一个 时常能尊重他人的人,一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切记 勿居高临下,目中无人,谦虚的心怀是人际的通行 证。

7、凡事100%准备 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做任何事,见任何 人之前,都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准备好你的心态,准 备好你的时间,准备好你的精力,资料,知识,这样 你将会获得更有准备的成功。

8、养成列清单习惯 对每天的工作,重要的事情,约见的客户, 一定要按时间、轻重缓急顺序列一个清单,并在计划 的时间内去完成,养成做事有条理、专注、坚持的好 习惯。

9、坚持每天看书30分钟 书中自有黄金屋,坚持读书,读精品书,并 能静下来思考,不断扩充知识面,提升见识,做到每 天点点滴滴积累,就会有朝一日获得一日千里的长 进。

10、学会分享 做一个善分享的人。你的心得、才华、能 力、经验、感知、经济、新闻、意识、激情都要及时 向好朋友分享,分享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种成功法 宝。

11、注重工作质量 做事情,干工作不在于做到多少,更在于做 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因此,平常形成高品质的工 作风格,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实际等于在提升工作 绩效。

12、凡事及时跟进 对上司、朋友、同事、部属、亲友、家人交 代过的事,相互知晓过的人和事,都要保持及时跟 进,不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要给对方一个满意交 代和回复,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因此,有效跟进也 是必备的做事风格。

13、做人讲诚信,做事讲责任 平时保持做人的诚信,一言九鼎,兑现承 诺,对做不到的事也要告之朋友,并客观说明.。做 任何事都要负起责任,养成负责的习惯,别人同样会 对你负责。

14、每天运动一小时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做一小时有氧运动,比 如晨练,饭后慢跑,或打羽毛球等,活动活动筋络, 舒松舒松骨头,使自己的精神更愉悦,身体更健康, 健康身体是革命的资本。

15、每天找一位某方面比自己更厉害的人交流学习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与比自己某方 面更厉害的学习、讨教、沟通交流,你将会获得更多 的资讯、能力和知识,从而使自己更富有才华。

16、养成每天朗颂10分钟好习惯,提高语言流利度 坚持朗颂,会提高自己语言流利程度:一种 可以与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自信沟通的能力。这 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因此,每天给自己十分 钟,获得更好的表达技能,使自己在公众场合有更自 如的表达和沟通。

17、养成说真心话,做真实人好品格 真诚是人际沟通的通行证,打破沉默最好的 方式就是说心里话。因此,确保自己做事凭良心,讲 诚信;讲真话,做实事,这样你会获得更好的人际, 更真诚的友谊,别人见到你,同样会回报给你真心和 诚意。

18、保持倾听好习惯 成功人士,有着良好的沟通技能。而沟通的 技能不是在于你有多会说,更要善听。能听懂对方的 意图,想法,目的。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别人,才能被 他人理解,才能达成和谐的沟通。

19、保持专注、专业 成功的人都是专注的人,都是专业的人。这 世界上只有专家才是赢家。简单的事重复地做,就可 能成为专家,而重复的事能开心地做就更是专注的赢 家。保持专注,提升专业,做人生的赢家。

20、建立自己的品牌美誉度 产品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必须靠卓越品牌。 一个人要获得亲朋好友,上司同事和部属的认可同样 靠卓越个人品牌。因此,个人品牌需要经营,良好的 个人品牌树立,要让自己每天必须做好四讲:讲诚 信、 讲品格、讲礼貌、 讲实话。

21、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满招损,谦受益。做人做事谦虚,会获得更 好资源,更好理解,更好认同。傲慢是一种病,它会 让你忘记真正的朋友,忘记朋友的重要。保持谦虚。 帮助其它人和你一起进步,甚至超过你都是谦虚的心 怀。

22、每天保持愉悦平和心态 人有喜气,脸上必有愉色,愉色生宛容,宛 容生和气,和气生财。因此,先解决心情,才能做好 事情。好心态,好心情,才会有好人际,好友谊,好 的前程!
 
 
 
 
聰明人必做的10 件事 - 大前研一
 
一、儲蓄友誼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
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
如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幾筆,那麼,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二、學會放手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
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某種愛、某種緣、某種現實,就要學會放手。
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只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
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四、懂得音樂
一定要學 or 懂一種樂器,
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
另外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能讓我們的生活增添滋味。

五、避開兩種苦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捲土重來;
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裏掃出去。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
有些苦痛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

七、常懷感恩心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總會有萬般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身邊事物,
還能平撫欲望和爭鬥,甚至幸福的感覺也往往源自於此。

八、熱愛工作
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
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
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 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飯吃。

九、 勤於學習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讀五十本書,
它不僅保證你的記憶力、感悟力,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
這可是練瑜珈做美容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十、享受運動
善用時間運動、享受自然。
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
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保存青春、快樂與健康。
 
 
 
白龙王 - 七的习惯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 都說是別人的錯, 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 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 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 甚至向兒女或 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 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 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 學習認錯是美好 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 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 牙齒都掉光了, 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 人生才能長 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 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
的人說,你的心、你 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 如果我們 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 慢慢調伏像 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 人生才 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 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萬事都能 消除。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 用智慧、能 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各位要生活、要 生存、要生命,有了忍, 可以認清世間的好 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 非、爭執與誤會。 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 灣, 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相互了 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 大家都是龍兄虎 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 用的時候提起, 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 下的時候,卻不放下, 就像拖著沉重的行 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 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 要歡喜; 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 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 在我幾十年 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 所 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 體健康, 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 友、家人放心, 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用心做人,细心做事,想别人所想,忧别人所忧!
 
李嘉诚难得清闲,正在家里煮咖啡,准备喝完后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就在这个时候,三个电话打进来,是三个不错的朋友向他推销保险,名目不同,内容却差不多。李嘉诚同意约见,但是每个人只给五分钟时间。
 
三个人同时来了,李嘉诚看看咖啡没有开,就坐下来让三个人分别介绍:

第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说起来,说他的保险如何如何好,说上过险的人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说了七八分钟还没有停的意思。李嘉诚坐在那里听,一直微笑,他是很礼貌的人不论对方说的他爱听不爱听都会耐心的听完。

第二个人说的时候, 离李嘉诚规定的结束谈话的时间只有6分钟了,他简明扼要,说介绍他来的的人和李嘉诚关系如何密切,他又和那个人关系如何好,希望李嘉诚能考虑和他签约。
 
李嘉诚微笑,没有表态。这个时候,咖啡沸腾了,气泡顶的壶盖"当当”直响,第一个人看了一眼,又转过头来看李嘉诚,并把保险合同向前推了推。第二个人也看了一眼,然后继续和李嘉诚拉关系,说他的保险。

第三个人却站起来,赶紧跑过去关了火,小心翼翼的把咖啡壶端了下来。

约定谈话的时间到了,李嘉诚看看表,对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说:"你们先回去吧 ,你们的保险我会慎重考虑,然后让我的朋友给你们答复。”两人起身走了。
 
第三个人也要离开,李嘉诚把他叫住了:"你不是来推销保险的吗?为什么要走?”那个人淡淡一笑,"我不走运,您谈话的时间已经到了,我不能再打扰您。”…李嘉诚倒了一杯咖啡,说:"我还有10分钟,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听,你说吧。
 
”那个人喜出望外,开始有重点的说他的保险内容。李嘉诚的咖啡喝完了,他也把保险介绍完了。

李嘉诚看看表,站起来,说:"好了,我没时间了,你明天去找公司的财务总监我要买一份你的保险,不,我要给公司的高层每人买一份你的保险。 那个人简直不敢相信的自己的耳朵:"真的吗?为什么?”

李嘉诚一笑:"因为你帮我端下了咖啡壶,没有让沸腾的咖啡浇灭炉火,杜绝了可能发生的危险,这说明,你有一颗为别人着想的心,为别人着想的保险才保险,不为别人着想的保险不保险。”

………………感悟~~不管你今天在什么位置上,真正的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光想着自己的目标~~~~~ 。

用心做人,细心做事,想别人所想,忧别人所忧!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for reference only,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For ACPG Corporate Video posted on YouTube
at http://youtu.be/hwWKPU003gE for Malaysia Commercial Insurance (Business Insurance) and
at http://youtu.be/0hN64xcYgrI for Malaysia Individual Insurance (Personal Insurance).